宫颈癌流行病学_宫颈癌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时间:2017-07-09
【导 读】一、 发生率 子宫颈癌(carcinoma of the cervix)占女性生殖器官恶性肿瘤总数的半数以上,其发病情况涉及两个统计学上的名称,即初查患病率和年发病率.前者指第一次肿瘤普查时,每10万适龄妇女中发现癌瘤患者的人数;后者指某地区一年期间每10万适龄妇
一、 发生率 子宫颈癌(carcinoma of the cervix)占女性生殖器官恶性肿瘤总数的半数以上,其发病情况涉及两个统计学上的名称,即初查患病率和年发病率.前者指第一次肿瘤普查时,每10万适龄妇女中发现癌瘤患者的人数;后者指某地区一年期间每10万适龄妇女中新发生癌瘤患者的人数.由于初查患病率包括新旧病人的总数,因此远较年发病率高.

  (一)初查患病率 我国自解放后,宫颈癌的普查工作陆续在全国各地广泛开展.根据1958年20个大城市对1116949名适龄妇女(25岁以上)普查结果,患病率为145/10万;1972~1973年20个地区2216291名妇女普查,宫颈癌的患病率为111.36/10万.各地调查的患病率差别颇大,最高的如江西省靖安县(1974)为1398/10万,低者如上海市纺织工人(1958~1972)为86.5/10万.综合普查资料,各地宫颈癌患病率有高发区与低发区之分,如甘肃徽县、江西靖安县、贵州松桃、安徽徽州及河南密县都是高发县.甘肃平凉、河南禹县为低发县.

  通过连续普查普治,大大降低了患病率.如北京市1959年两组共查21202人,患病率为646.17/10万,其中原位癌占5.5%;而1972~1976年患病率为90.46/10万,原位癌占43.7%,使患病率下降至原来的七分之一,但原位癌的比率明显增加.上海川沙县1971年患病率为130.90/10万,1984年为5.41/10万,下降95.87%.江西靖安县开展两年为一轮的宫颈癌普查普治,30岁以上的妇女,宫颈癌第一轮患病率为1027.31/10万,第二轮为494.32/10万,第三轮为284.75/10万,患病率显著降低.

  (二)年发病率 常简称发病率.目前国内尚无大规模的年发病率的调查.上海医科大学妇产科医院从1970~1972年对175 075名已婚妇女进行普查,一年后再次普查4923人,年发病率为40/10万.林巧稚等对北京地区3879名适龄妇女进行连续两年防癌检查,年发病率338/10万.国外报道子宫颈癌的年发病率亦差别很大,美国卡利市为75.6/10万,而以色列为2.7/10万.根据1969~1971年美国第三次国家肿瘤普查统计,浸润癌发病率为15.0/10万,原位癌为33.0/10万.苏联(1970)宫颈癌发病率为14.0/10万~12.9/10万.

  二、死亡率 我国宫颈癌的死亡率尚无完整的资料统计,根据1973~1976年全国十多个省市死亡率回顾调查,约为20+/10万女性人口,占女性恶性肿瘤死亡的第1~2位.山东省济南市的统计(1971~1979),宫颈癌平均年死亡率为15.86/10万,经过逐年观察,有明显下降趋势.
根据1970年日本癌症协会统计24个国家各部位癌的死亡率,其中1967年宫颈癌死亡率最低的为以色列1.02/10万,最高的为丹麦14.7/10万.苏联宫颈癌死亡率1960年为8.9/10万,1973年为5.0/10万.

  三、年龄与发病率 宫颈癌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显著上升,小于30岁的极少,35岁以后显著增多,普查中发现年龄最大的78岁.北京市1972~1976年普查结果,发现40岁以上为子宫颈癌的好发年龄,随年龄的增长,患病率递增.天津市人民医院总结13个省市防癌普查资料,患病率50~54岁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

  国内临床资料和肿瘤登记资料与防癌普查材料相比较,在年龄分布上存在一定的差别.俞竭峰(1959)总结22个医院12108子宫颈癌,以36~50岁患者为最多,占57%,41~45岁达高峰,45岁以后逐渐下降.顾绥岳(1959)登记上海市2575例子宫颈癌,45~49岁的百分率最高,50岁以后逐渐降低.

  根据国际抗癌联盟统计,各国宫颈癌的发病率40岁以后显著增加,55~65岁为最高发病率组.findley曾报告一例93岁高龄患者.

  四、种族、地理与发病率 子宫颈癌的发病率存在着明显的种族差异和地理差别.据国外资料统计,患病率较高的有黑种人、墨西哥人、哥伦比亚人、伊朗人和刚果人等.而犹太人患病率较低,有人认为与犹太教仪以及月经期和经期前后禁忌性生活有关系.
国内各省市不同地区的患病率亦有差异.如江西靖安县患病率高达1398/10万,而广东省三县一市低至5.63/10万.安徽、江西等地报道山区的宫颈癌患病率较平原为高.
标签:
看了又看
猜你感兴趣

QQ:474560388
邮箱:474560388@qq.com
扫码关注
求医就诊健康网
www.hnsyyy.cn

©2025 求医就诊健康网站版权所有网站备案/许可证号:豫ICP备16018176号
声明:本站(www.hnsyyy.cn)图/文均来自于网络收集,仅供病友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