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酒伤肝可用公式算 发现酒精肝发病规律_酒精肝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时间:2017-06-29
【导 读】问题:喝多少酒才不伤肝,脑袋:浙医一院厉有名教授及他领导的课题组,方法:给酒量设定精确安全界限,聪明之处:摄入多少酒精用公式一算就清楚 喜欢喝老酒的赶快算一算,最近5年之内喝酒要是超过100公斤就很有可能得酒精性肝

  问题:喝多少酒才不伤肝,脑袋:浙医一院厉有名教授及他领导的课题组,方法:给酒量设定精确安全界限,聪明之处:摄入多少酒精用公式一算就清楚

  喜欢喝老酒的赶快算一算,最近5年之内喝酒要是超过100公斤就很有可能得酒精性肝病。浙医一院已经研究出了一个公式,为饮酒量划出安全界限。

  著名肝病专家、浙医一院副院长厉有名教授带领课题小组在杭州、宁波、象山等地随机抽取了2万名成人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浙江省酒精性肝病患病率为4.34%。其中酒精性肝硬化占0.68%,酒精性肝炎占1.51%,酒精性脂肪肝占0.94%,轻症酒精性肝损伤占1.21%;还有8.83%的患者合并乙肝病毒感染,这会加重酒精性肝病的发病程度。

  男女患酒精性肝病的比率为8∶1。强体力劳动(如煤矿工人等)中酗酒者酒精性肝病的患病率最高。相同劳动强度的酗酒者中,渔民的患病率比较低,这可能和他们经常吃脂肪量较少的海鲜有关。如果酗酒再加上大口吃肉的高脂肪饮食方式,得酒精性肝病的危险增大。

  厉教授进一步分析说,若连续5年以上每天摄入酒精超过40克(8钱),即累计73公斤以上,有48%会患上不同程度的酒精性肝病;而饮酒年数大于5年,酒精总摄入量超过100公斤的酗酒人群中,患病比例更大。计算酒精摄入量可以套用以下的公式:摄入的酒精量(克数)=饮酒量(毫升数)×含酒精的浓度(%)×0.8。例如,一次喝52度(52%)的白酒100毫升,摄入的酒精量就为41.6克(100×52%×0.8)。但是,这个安全剂量并不是“铁板一块”,女性和本身就有肝炎的患者对酒精的敏感度更高,即使低于以上的安全剂量也会患病。

  此外,喝酒方式不同,对肝脏的伤害也不同。长期饮酒自然比偶尔一次豪饮严重;每天饮酒则比隔三差五饮酒危害大;偶尔一次豪饮又比一天之内分次喝酒危害大。厉教授说,一般在酒精性肝炎阶段,体检时就能发现,此时治疗的效果比较好;但如果发展到肝硬化阶段,病情就不可逆转。

  目前国内外尚缺乏大规模酒精性肝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厉教授领导的该课题则填补了这一空白,并获浙江省科技创新二等奖。在这一铺垫下,由中华肝病学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牵头的全国饮酒情况及酒精肝流行病学调查已于近日启动,它将通过对我国18岁以上人群饮酒情况及全国酒精性肝病流行病学分布调查研究,为进一步研究饮酒与肝病的关系提供科学依据。

  厉教授还透露,他们下一步的目标是寻找人体基因中对酒精敏感的酶。今后人们只要到医院里做个检查,就能知道体内酒精代谢酶的多少、活动能力,这将成为人们量力而饮的精确证据。

标签:
看了又看
  • 酒后来碗热汤面 缓解肝损伤_酒精肝

    酒后来碗热汤面 缓解肝损伤_酒精肝

    喝完酒,很多人会觉得肚子不舒服,其实,如果在酒后“强迫”自己喝碗热汤面,就会有效地缓解“喝酒伤身”带来的副作用。 因为在酒后及时补充足量的碳水化合物,可以减少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在各种碳水化合物当中,...

    酒精肝
    2017年06月29日
  • 戒酒是防治酒精肝的有效措施

    戒酒是防治酒精肝的有效措施

    酒精性脂肪肝(以下称酒精肝)是酒精性肝病中最先出现、最为常见的病变,其病变程度与饮酒(尤其是烈性白酒)总量成正比,饮酒是诱发酒精性脂肪肝的主要原因。酒精对肝细胞有较强的毒性,95%的酒精、蛋白、脂肪的代谢功...

    酒精肝
    2017年06月29日
  • 性别对酒精性肝病有影响吗

    性别对酒精性肝病有影响吗

    有统计表明,由酒精引起的脂肪肝中20%—30%有发展为肝硬化的可能,甚至导致肝癌。在酒精性肝病的组织学改变中,酒精性脂肪肝出现最早。 据统计,世界上有1500万~2000万人酗酒,其中10%~20%的人有不同程度的酒精...

    酒精肝
    2017年06月29日
  • 什么样的饮酒者更容易肝硬化

    什么样的饮酒者更容易肝硬化

    据统计,世界上有1500万~2000万人酗酒,其中10%~20%的人有不同程度的酒精性肝...

    酒精肝
    2017年06月29日
猜你感兴趣

QQ:474560388
邮箱:474560388@qq.com
扫码关注
求医就诊健康网
www.hnsyyy.cn

©2025 求医就诊健康网站版权所有网站备案/许可证号:豫ICP备16018176号
声明:本站(www.hnsyyy.cn)图/文均来自于网络收集,仅供病友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