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抑郁症怎样治疗 方法找对很重要_抑郁症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时间:2017-05-30
【导 读】得了抑郁症怎样治疗?抑郁症,属于精神疾病的一种,对大家的危害很大。随着人们压力的与日俱增,精神疾病越来越普遍,抑郁症是最常见的一种。得了抑郁症并不可怕,只要大家及时的治疗,就能得到治愈的。下边专家为大家详细的介绍抑郁症的治疗方法,希望对大家

  得了抑郁症怎样治疗?抑郁症,属于精神疾病的一种,对大家的危害很大。随着人们压力的与日俱增,精神疾病越来越普遍,抑郁症是最常见的一种。得了抑郁症并不可怕,只要大家及时的治疗,就能得到治愈的。下边专家为大家详细的介绍抑郁症的治疗方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得了抑郁症怎样治疗?抑郁症是一种很常见的精神疾病,抑郁症发生以后,患者往往会出现各种抑郁症状,抑郁症患者常表现为睡眠状况下降、失眠多梦、情绪消沉低落等等,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心健康。专家提醒,患上了抑郁症一定要及时,进行抑郁症的治疗,以免抑郁症给患者带来伤害。

  一、抑郁症患者进行治疗是,可以利用药物治疗抑郁症。利用药物治疗抑郁症,主要是用来改变,脑部神经化学物质的不平衡,包括抗忧郁剂、镇静剂、安眠药、抗精神病药物,不过抑郁症患者应该如何选药,需要求助于精神专科医生,此外,中医方面对于治疗抑郁症,也有着自己的一套理论,具有治标治本的良效。

  二、抑郁症是一种心理疾病,因此,抑郁症患者进行治疗时,一定要采用心理疗法,用以改变不适当的认知、思考习惯、行为习惯等等,这种方法治疗抑郁症,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是心理方面的治疗,需求助于专业心理治疗人员,若问题较为轻微,可从电话咨询、心理辅导机构得到帮助。

  三、抑郁症发生以后,抑郁症患者应该多接受阳光、运动。临床研究表明,多接受阳光与运动,可以缓解抑郁症患者抑郁的情绪,对治疗抑郁症有一定的帮助,而多活动活动身体,可使心情得到意想不到的放松作用,而阳光中的紫外线,则可以改善一个人的心情,有效的治疗抑郁症。

  四、抑郁症的治疗,需要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与安定的生活,对于抑郁症患者而言非常重要,抑郁症患者应早睡早起,保持身心愉快,不要陷入自设想像的心理漩涡中,从而不利于病情的恢复,此外、抑郁症患者应该改变,以往消沉的情绪,对凡事都要抱着,积极乐观的态度,期以增加个人生命的彩度与亮度,缓解抑郁的情绪。

  得了抑郁症怎样治疗?以上就是关于得了抑郁症怎么治的介绍,专家指出,抑郁症的治疗需要科学合理的手段进行,抑郁症发生以后,患者一定要及时进行治疗,并且患者要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对患有的抑郁症,进行最为有效的治疗。


标签:
看了又看
  • 春季“三流”来袭 早早预防免受疾病侵害

    春季“三流”来袭 早早预防免受疾病侵害

    由于春天气候变化无常、忽冷忽热,很多抵抗力低的人在春天都会生病,其中常见的就有以下三种流行性疾病,即流行性感冒、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面对这些疾病,就要做到未病先预防、得病早治疗。下面我们围...

    抑郁症
    2017年04月13日
  • 澳研究称年轻人吸食冰毒脑部会变化 类似患上帕金森病

    澳研究称年轻人吸食冰毒脑部会变化 类似患上帕金森病

    【环球网综合报道】据澳洲“新快网”4月6日报道,南澳阿得雷德的研究人员发现,吸食冰毒的年轻人脑部会发生变化,类似于老年帕金森病患者的脑部变化。 据报道,南澳大学(UniSA)制药与医学科学学院(School of Pharmac...

    抑郁症
    2017年04月13日
  • 白天靓丽甜美晚上失眠难过 女生患微笑抑郁症

    白天靓丽甜美晚上失眠难过 女生患微笑抑郁症

    认识抑郁症 4月7日,世界卫生日,2017年的主题是:关注抑郁症——它离你并不遥远…… 若您持续两周以上,不明原因的心情抑郁、丧失兴趣或愉悦感,并伴有早醒、易疲劳、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困难……请注意——抑郁症的...

    抑郁症
    2017年04月13日
  • 卫计委:全国在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540万例

    卫计委:全国在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540万例

    中新网北京4月7日电(汤琪)4月7日是世界卫生日。记者从国家卫计委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截至2016年底,全国在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540万例,管理率达88.7%。其中,精神分裂症患者数约占在册患者总数的3/4。 7日上午,...

    抑郁症
    2017年04月13日
猜你感兴趣

QQ:474560388
邮箱:474560388@qq.com
扫码关注
求医就诊健康网
www.hnsyyy.cn

©2025 求医就诊健康网站版权所有网站备案/许可证号:豫ICP备16018176号
声明:本站(www.hnsyyy.cn)图/文均来自于网络收集,仅供病友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