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腹水复发率高吗?肝腹水经过治疗后,腹水会消失,但是也有很多人会复发。如果腹水再次复发应该怎么办呢?所以检查和预防就显得非常重要。肝腹水复发多是由于前次治疗不彻底,或者是患者康复后在生活上不注意引发的。那么,肝腹水复发率到底有多高?
正常状态下,人体腹腔内有少量液体(一般少于200ml),对肠道蠕动起润滑作用任何病理状态下导致腹腔内液体量增加超过200ml时,称为腹水。腹水仅是一种病征,产生腹水的病因很多比较常见的有心血管病、肝脏病、腹膜病、肾脏病、营养障碍病恶性肿瘤腹膜转移卵巢肿瘤、结缔组织疾病等腹水的诊断除影像学检查外,主要依据腹部叩诊法:腹水达500ml时,可用肘膝位叩诊法证实;1000ml以上的腹水可引起移动性浊音,大量腹水时两侧胁腹膨出如蛙腹,检查可有液波震颤;小量腹水则需经超声检查才能发现。
腹水是多种疾病的表现,根据其性状特点通常分为漏出性和渗出性两大类。漏出性腹水常见原因有:肝源性、心源性、静脉阻塞性肾源性营养缺乏性、乳糜性等;渗出性腹水常见原因有: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继发性腹膜炎(包括癌性腹水),结核性腹膜炎胰源性、胆汁性、乳糜性真菌性腹膜炎等。
积聚于腹腔内的游离液体。正常人的腹腔内可以有少量液体,对内脏起润滑作用。腹水可由心脏病、肝脏病、肾脏病、结核病、恶性肿瘤等疾病引起,是一个常见的临床体征。依据其性质可分为漏出液或渗出液;依据其外观可分为浆液性、血性、脓性或乳糜性等。
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依靠白蛋白来维持血浆白蛋白低于25g/l或同时伴有门静脉高压,液体容易从毛细血管漏入组织间隙及腹腔,若水分漏入腹腔则形成腹水。此种情况见于重度肝功能不全、中晚期肝硬化(蛋白合成减少)、营养缺乏(蛋白摄入不足)肾病综合征与蛋白丢失性胃肠病等情况。
实验室检查常为发现病因的重要手段。如果患者出现大量蛋白尿,血尿素氮及肌配升高,提示肾功能受损;有低蛋白血症,提示有肝硬化。免疫学检查对肝脏和肾脏疾病的诊断也有重要意义,通过腹腔穿刺液的检查,可确定腹水的性质和鉴别腹水的原因。出现腹水者,除腹部有移动性浊音外,还有原发病的体征。比如,由心脏疾病引起的腹水,查体时可见有周围水肿、颈静脉怒张、心脏扩大、肝脾肿大、心律失常等;由肝脏疾病引起的腹水,常有面色晦暗或萎黄,皮肤、巩膜黄染,面部颈部或胸部可有蜘蛛痣或出现肝掌,腹壁静脉曲张,肝脾肿大等肝腹水症状;肾脏疾病引起的腹水可有面色苍白、周围水肿等。此外,如果患者面色潮红、发热、腹部压痛、腹壁有柔韧感,可考虑是结核性腹膜炎;如果有消瘦、淋巴结肿大,或腹部有肿块,多为恶性肿瘤。
对腹水的体格检查除有移动性浊音外常有原发病的体征。由心脏疾病引起的腹水查体时可见有发绀周围水肿、颈静脉怒张、心脏扩大、心前区震颤、肝脾肿大、心律失常心瓣膜杂音等体征。肝脏疾病常有面色晦暗或萎黄无光泽,皮肤巩膜黄染、面部、颈部或胸部可有蜘蛛痣或有肝掌腹壁静脉曲张肝脾肿大等体征。肾脏疾病引起的腹水可有面色苍白,周围水肿等体征。面色潮红、发热、腹部压痛,腹壁有柔韧感可考虑结核性腹膜炎。患者有消瘦、恶病质淋巴结肿大或腹部有肿块多为恶性肿瘤。
限制水、钠的摄入腹水患者,尤其是低蛋白血症所致者,应严格控制钠盐的摄入量,其次是水的摄入量;饮食上宜进高糖、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饮食;低盐饮食也适用于所有的漏出性或渗出性腹水患者,目的是尽可能多的将体内多余的水经肾脏排出体外。
应用利尿药为了加速水分从肾脏的排出可选择使用利尿药。一般情况下应联合使用保钾和排钾利尿药,或者联合使用作用于肾脏不同部位的利尿药,以达到最佳的利尿效果,而又不发生电解质紊乱(尤其是防止出现血清钾离子的增高或降低)。利尿药的种类与剂量应遵循因人而异、因腹水多少而异及因原发病而异的原则一般而言,腹水可经腹膜回吸收入血液中,再经肾脏排出体外,但腹膜每天回吸收入血液中的腹水量有一定的极限,因此,并非利尿药的用量愈大,腹水减少愈明显越好,为此利尿药的用量应根据不同疾病而定并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大用量。
由于引起腹水的病因非常多,遇到腹水患者时,应尽快地确定其腹水的性质,继而再积极寻找病因。只有针对病因治疗,腹水才可能减少或消失;如果在病因尚未明确,虽然针对病因进行了治疗,但其腹水常不能完全消退,所以大家应该时常到医院进行检查。以便及时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