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催产素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
中华护理杂志 1999年第9期第34卷 药物与护理
作者:戴征
单位:100853 北京市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妇产科
产后出血是分娩期的严重并发症,是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我国居产妇死亡原因之首位。[1]催产素的使用对预防和抢救治疗产后出血起着重要作用。为探讨催产素在临床应用的最佳时间,我们取两组进行了观察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1997年1~10月,在我科分娩的初产妇140例,年龄24~28岁,孕周37~41周,产前无任何并发症,均为自然阴道分娩。
1.2 方法
将14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70例,在胎头着冠后,侧切剪开,胎头仰伸时,用催产素10u加生理盐水10ml静脉推注。对照组70例,常规在胎儿前肩娩出时静脉推注催产素10u加生理盐水10ml。观察第三产程,产后2h出血量及胎儿appar评分,两组进行对照。(出血量用称重法:1g=1ml,一块纱布净重4g)
2 结果(附表)
附表 两组产妇第三产程、产后2h出血量、新生儿
apgar评分比较 (±s)
组别例数第三产程(min)产后2h出血量(ml)apgar评分
观察组704.0±0.5200±109~10
对照组707.0±0.5280±108~10
经t检验,p<0.05
3 讨论
催产素作为游离在血液中的肽类激素,作用的靶器官是子宫和乳腺的平滑肌,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它能增加子宫平滑肌细胞膜可开放的钠离子通道数目,容易引起子宫肌细胞的去极化,导致子宫肌层动作电位发放。从而引起静息子宫肌细胞的兴奋、传导及协调的收缩。[2]促进胎盘剥离,缩短第三产程,同时,子宫肌纤维强烈收缩,[2]将肌纤维间的血管及血窦压迫关闭,使出血迅速减少。
以往是在娩出前肩后推注催产素,胎盘剥离较慢,剥离面血管未能及时关闭,出血量较多。而观察组在胎头着冠,侧切剪开,胎头仰伸时,静脉推注催产素,可缩短第三产程,减少产后出血,对新生儿无影响。我们认为此方法优于对照组,临床使用安全可靠。
预防产后出血的有效处理措施包括:在待产过程中,防止产程延长产妇疲劳。二程结束时,左手握住子宫下段,右手按摩子宫,均匀连续不断地按摩15min。定时测量血压,定时按摩。挤净子宫内积血。台上护士认真检查宫颈及阴道有无裂伤,侧切伤口有无延裂,及早发现,及早处理。
参考文献
1 郑怀美,苏应宽.妇产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306,307.
2 王若楷,李法生,刘长青.现代分娩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264.
1998-04-10收稿 1998-11-18修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