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炎的症状 如何有效预防和治疗喉炎_喉炎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时间:2017-06-02
【导 读】喉炎在我们的生活中非常多见,它给患者的生活及饮食带来了很多不便,所以不少人对这个病想要了解的深入些。今天呢,小编就来跟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喉炎的一些相关常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那么喉炎的病因有哪些呢?得了喉炎要怎么办呢?我们在生活中又该如何有

  喉炎在我们的生活中非常多见,它给患者的生活及饮食带来了很多不便,所以不少人对这个病想要了解的深入些。今天呢,小编就来跟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喉炎的一些相关常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那么喉炎的病因有哪些呢?得了喉炎要怎么办呢?我们在生活中又该如何有效预防喉炎呢?

  喉炎的症状有哪些

  喉炎喉炎是指喉部黏膜的病菌感染或用声不当所引起的慢性炎症。因病变程度的不同,可分为慢性单纯性喉炎、慢性肥厚性喉炎和慢性萎缩性喉炎。喉炎的症状主要有以下几种。

  症状一:喉感不适

  包括异物感,烧灼感,干燥感,有的尚有隐痛感,以上不适感在多讲多唱后尤为明显,经休息后症状可以减轻或消失。

  症状二:发声改变

  可从沙哑,“毛糙”,声嘶,直至完全失声。患者自觉讲话较轻较弱,音调变低,沉闷费力,这些症状经禁声后有所减轻或消失,但恢复用嗓后又复出现,时好时差,反反复复,病程漫长,使患者对发声感到苦恼。声嘶哑是最主要的症状,声音变低沉,粗糙,晨起症状较重,以后随活动增加,咳出喉部分泌物而逐渐好转,次晨又变差,禁声后声嘶减轻,多讲话又使症状加重,呈间歇性,日久演变为持续性。

  症状三:咳嗽清喉

  讲话或演唱前,往往有想咳出喉内分泌的清喉声,喉部分泌物增加,常觉得有痰粘附,每当说话,须咳嗽以清除粘稠痰液,此种情况,往往是患者喊声过度所导致。上咳不出多少分泌物,这种干咳却成为习惯长时间的鼻塞、流鼻涕,张口呼吸,以及炎症分泌物刺激喉部黏膜等,都容易使声带水肿、充血,时间长了可引起声带肥厚或声带小结,甚至发展为息肉,产生声音嘶哑。

  喉炎的治疗方法

  喉炎是喉粘膜及粘膜下层组织的炎症。临床上以剧咳及喉部肿胀、增温和疼确为特征。依病因和临床经过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急性与慢性。临床上则以急性卡他性喉炎为多见,且常与咽炎并发。

  1.去除刺激因素

  戒除烟酒。注意声带适当休息,减少发声,禁止大声叫喊,纠正发音方法。积极治疗鼻咽、下呼吸道感染,减少邻近器官病变的分泌物对喉部的刺激。

  2.酌情应用雾化吸入法

  将青霉素、庆大霉素及地塞米松等药物注入雾化器内,病人口含雾化器之喷出口,接上氧气或高压气泵使药液雾化。连续作深呼吸,使雾化药液吸入喉部。

  3.中药治疗

  选用金嗓清音丸、黄氏响声丸等中药。

  4.抗生素疗法

  早期给予足量的抗生素控制感染,青霉素或红霉素为常用药。一般患儿,用一种抗生素即可,病情严重者可用广谱抗生素,如先锋必、头孢噻肟钠等。并取咽拭子作细菌培养及敏感试验,以便参考选用适当抗生素。

  5.肾上腺皮质激素疗法

  激素可使炎症及喉头水肿较快消散,治疗喉炎效果良好。常用者为强的松,每次1mg/kg,每4 ~6 小时1次。一般服药6~8次后,喉鸣及呼吸困难多可缓解或消失,呼吸困难缓解后即可停药;也可选用氢化可的松,用量一般为3~4mg/kg,症状严重者可用到5~8mg/kg,加入葡萄糖中,4~6小时滴完。

  预防喉炎的措施

  很多患者患了喉炎却不把喉炎当做一回事,患有喉炎症会有长期的刺激,导致全身的病态有所反应,会引起食管炎、胃炎、肠炎等其他严重的并发症。我们要了解喉炎的预防,防患于未然,才能为咱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1、保持口腔清洁

  随时保持口腔的清洁,做到早晚刷牙,饭后濑口,平时多饮水特别是在熬夜的时候,一些口腔内的炎症要及时的治疗。

  2、饮食要适当

  勿饮烈性洒和吸烟,饮食时避免辛辣,酸等强烈调味品,改善工作生活环境,减少粉尘,有害气体的刺激。以免刺激咽部,加重病情。

  3、起居有规律,劳逸结合

  不能经常熬夜、开夜车,因为经常熬夜会打破原有的生活规律,使内分泌系统失调,脏腑功能紊乱,肠胃的消化功能降低。如果是工作需要,则必须每天保持足够的睡眠。

  4、注意防寒保暖

  冬天或者是冷暖交替的季节,要注意保暖根据近年接诊的病例发现,慢性咽炎有向低龄化发展的趋势,这与平时不注意自我保护有相当大的关系。同时,注意预防感冒。

  5、改善工作生活环境

  结合生产设备的改造,减少粉尘,有害气体的刺激。必要情况下,请佩戴口罩。

  友情提示:以上为大家介绍了喉炎的症状以及怎样治疗和预防这个病的相关内容,相信大家已经对喉炎有了更深的认识,患有喉炎的患者一定要把它当做一回事,要尽早去检查和治疗,以免耽误了治疗该疾病的最佳时机,而造成对你生活上和工作上的阻碍。

标签:
看了又看
猜你感兴趣

QQ:474560388
邮箱:474560388@qq.com
扫码关注
求医就诊健康网
www.hnsyyy.cn

©2025 求医就诊健康网站版权所有网站备案/许可证号:豫ICP备16018176号
声明:本站(www.hnsyyy.cn)图/文均来自于网络收集,仅供病友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