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癣又名“胎敛疮”,常发于婴儿的颜面部,分干、湿二型。宝宝发奶癣,妈妈们应如何正确进行护理与预防呢?风热盛者,则宜清热祛风;若湿热重者,宜清热祛湿,可内服消风导赤汤。
奶癣的护理与预防乳癣。
奶癣,发于婴儿的一种湿疮。出《外科正宗》卷四。又名胎癣、胎(疒敛)疮。多因婴儿禀性使风湿热毒蕴留肌肤而发,好发于婴幼儿之头面部,或可延展于其他部位。证见其初起者形似粟米,或散发,或密集群聚,疹色红赤,搔之即起白屑,其形若癣样。不起泡,不流水者称干(疒敛),偏于风热盛者;若皮肤起粟,瘙痒无度,破则流水,浸淫成片,称为湿(疒敛),为偏于湿热者。
治疗当辨证:
风热盛者,则宜清热祛风;若湿热重者,宜清热祛湿,可内服消风导赤汤。
外治:干型者可用润肌膏之类;湿型宜用文蛤散。相当于婴幼儿湿疹。此外,有发于女子乳晕之湿疹。俗谓之为奶癣者。
1、乳母及患儿忌食鱼腥、海味、辛辣、鸡、鹅、牛、羊等发物。
2、忌用热水或肥皂洗涤,如结痂较厚,先用植物油湿润,然后轻轻擦去。
3、患儿不易穿化纤或毛织衣,且不宜过厚。
4、忌用刺激性过强的外用药物。
5、不易接种牛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