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溶血病是指母子血型不合引起的同族免疫性溶血。国内以abo系统不合引起溶血者较常见,其次为rh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确诊为母子血型不合,即应积极抓紧治疗。新生儿溶血病如能早诊断、早治疗,多数是可以治愈的。据不完全统计,母亲为o型而胎儿为a型的情况最容易产生新生儿溶血病。对于溶血病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有如下几个:
孕妇体内igg抗a、抗b以及抗ab抗体的浓度。当母体内存在能够破坏胎儿红细胞的igg类abo血型抗体,并不意味着新生儿一定罹患abo新生儿溶血病,一般认为只有当该抗体效价≥64时才有可能造成新生儿溶血病。当母体内抗体效价≥256时,新生儿患病的可能性就变得比较高了。但是母体内igg抗体效价的高低与abo新生儿溶血病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并不紧密,因为还有许多其它影响因素。
新生儿抗原的强弱。abo抗原在5~6周的胎儿身上已经可以检测出来,但直至出生其抗原发育仍不完全,无论在数量还是在质量上都与成人红细胞有着较大差距。结果是每个新生儿红细胞上只能结合很少igg抗a/抗b以及抗ab抗体(相对于每个红细胞上几十万abo抗原而言),并且存在个体差异。红细胞上结合igg抗体数量的差异与溶血关系密切。
亚类。结合在胎儿红细胞上的igg抗体亚类与新生儿溶血病严重程度强相关。igg1和igg3型抗体的量与溶血严重性有线性关系。igg4则关系不大。
胎盘的作用。igg类抗体是通过胎盘的绒毛膜上的igg受体,主动吸收到胎儿血液循环中来的。吸收igg抗体的速度以及亚类与igg受体的数量和种类有关,因此胎盘对新生儿溶血病的严重程度也有影响。
血型物质的含量(与非分泌型无显著关联)。在某些胎儿的体液中含有可溶性a或b物质,这种物质能中和抗a或抗b的抗体,从而保护胎儿红细胞,起到阻止abo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或缓解其临床表现的作用。
如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这肯定是不正常的。要立即请医生检查。如确诊为母子血型不合,即应积极抓紧治疗。要在医生密切观察下测定血中间接胆红素上升的速度,并按病情用药。可采用血浆、血蛋白、茵栀黄注射液静脉输入来降低血中过多有害的间接胆红素,亦可口服鲁米那及采用蓝光照射治疗等,病情严重者可考虑尽早通过脐带换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