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小儿感冒用药四个原则_小儿感冒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时间:2017-07-10
【导 读】小儿感冒是很常见的疾病,特别是在寒冷的冬季呢出现感冒的人数还是非常多的,小儿感冒之后就需要及时的注意治疗,药物治疗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的,那么治疗小儿感冒用药的时候需要掌握四个方面的原则的,因而小儿感冒的护理和预防有着自身的特点,不可用成人的用药

  小儿感冒是很常见的疾病,特别是在寒冷的冬季呢出现感冒的人数还是非常多的,小儿感冒之后就需要及时的注意治疗,药物治疗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的,那么治疗小儿感冒用药的时候需要掌握四个方面的原则的,因而小儿感冒的护理和预防有着自身的特点,不可用成人的用药方法和护理方法来对待.

  治疗小儿感冒用药4原则

  小儿发生感冒时,无论是护理,还是用药都非常重要,而这些都是做家长须一手掌握的必要医学常识.小儿感冒用药也有着自身的特点,因为治疗小儿感冒的药物较多,但如使用不当,会事倍功半.

  原则1

  感冒发热别急于退热

  发热是身体的一种防御性反应,既有利于歼灭入侵的病菌,又有利于孩子的正常生长、发育.但高热时(39℃以上)应在医生指导下退热.

  退热的最好办法是物理降温,如冷敷、酒精擦浴等.如物理方法不能使体温下降,可配合使用退热药.

  常用的退热药有:安乃近滴鼻液、扑尔敏片、小儿退热栓.不要使用APC(复方阿司匹林).

  原则2

  抗生素不要随便用

  感冒大多为病毒感染,抗生素对病毒无效.

  常用的抗病毒药有:三氮唑苷、板蓝根冲剂、双嘧达莫(潘生丁).药物可酌情选用,效果比较可靠,副作用小.

  只有发生这些状况可考虑合用抗生素:预防6月龄以下婴儿发生继发性细菌感染:血液检查白细胞数明显增高:经常患扁桃体炎:出现支气管炎或肺炎.

  治疗小儿感冒用药4原则

  原则3

  西药用药5项注意

  (1)剂量不得过大,服用时间不应过久.

  (2)服药期间多喝开水,以利药物的吸收和排泄,减少药物对小儿身体的毒害.

  (3)3岁以下小儿肝、肾还未发育成熟,不要口服或注射扑热息痛.

  (4)小儿或其家庭成员有退热药过敏史者,不要用退热药.

  (5)退热药不要和碱性药同时服用,如小苏打、氨茶碱等,否则会降低退热的效果.

  原则4

  中医中药需辨证治疗

  中医认为感冒是感受风邪所致,分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两类,辨证施治疗效可靠,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选用羚羊感冒片、桑菊感冒片等.

以上给大家讲述的就是一些关于小儿感冒的用药原则,特别是对于这样的孩子来说呢,用药的时候要注意一些讲究了,特别是要注意掌握一些药物的使用方法,特别是要注意一些抗生素药物的治疗,而且一些抗病毒的药物都是需要注意的.  

标签:
看了又看
  • 抖腿居然还能瘦腿 但影响了别人就得改

    抖腿居然还能瘦腿 但影响了别人就得改

    2016年12月初,一则关于广东某大学生因抖腿导致骨折的消息在网上引起热议,抖腿也迅速成为热门话题。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有抖腿的习惯,但是人为什么会抖腿呢?抖腿有没有好处?到底应不应该改掉抖腿的毛病? 抖腿...

    小儿感冒
    2017年04月13日
  • 紫外线强度、着装指数 了解这些气象指数能更舒服

    紫外线强度、着装指数 了解这些气象指数能更舒服

    如今,像小编一样每天早上出门看天气的人估计已经不多了。比如今天虽然温度不低,但风不小,得酌情穿衣服。除了温度、风量之外,有些气象指数也对健康有影响,快来瞧瞧! 紫外线强度 紫外线指数分类10级。0至2级时,...

    小儿感冒
    2017年04月13日
  • 孩子感冒别死扛 专家解读小儿感冒三大谣言

    孩子感冒别死扛 专家解读小儿感冒三大谣言

    孩子吃得多、吃得好,就一定长得高吗?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权威告诉你,答案是否定的.孩子如果吃了过多这三种食物,不但不长个,还会伤身!孩子长高一定要避免的三种食物是什么....

    小儿感冒
    2017年04月13日
  • 霍建华坐姿独特常"侧靠椅背"背后原因令人心酸

    霍建华坐姿独特常

    霍建华的坐姿常常都是歪向一边 据台湾媒体4月11日报道,艺人林心如10日晒出秀恩爱照,透过墨镜反射老公霍建华的“耍帅坐姿”,大方晒恩爱的举动成为话题。照片曝光后,霍建华的独特坐姿也引起关注,回顾过往照片、影...

    小儿感冒
    2017年04月13日
猜你感兴趣

QQ:474560388
邮箱:474560388@qq.com
扫码关注
求医就诊健康网
www.hnsyyy.cn

©2025 求医就诊健康网站版权所有网站备案/许可证号:豫ICP备16018176号
声明:本站(www.hnsyyy.cn)图/文均来自于网络收集,仅供病友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