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药结合 赶跑病毒性感冒_小儿感冒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时间:2017-07-10
【导 读】感冒后是否用药,历来争论不休.选择什么药更让人疑窦丛生,西药中药孰优孰劣,还是各有好处?听听专家的观点. 西药:抗感冒有三类药 感冒常见的病原体主要是病毒.通常早期会出现鼻塞、流涕、全身痛等症状,这是病毒在体内繁殖,释放毒素产生的"毒血症"带来的症状,随

  感冒后是否用药,历来争论不休.选择什么药更让人疑窦丛生,西药中药孰优孰劣,还是各有好处?听听专家的观点.

  西药:抗感冒有三类药

  感冒常见的病原体主要是病毒.通常早期会出现鼻塞、流涕、全身痛等症状,这是病毒在体内繁殖,释放毒素产生的"毒血症"带来的症状,随着人体免疫系统针对病毒产生抗体中和,病毒被逐渐清除,症状随之减轻以至消失.而年老体弱者或慢性病患者,免疫力受损,感冒期间易继发细菌感染,如不及时治疗,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应及早用药.

  感冒使用的西药主要包含三种功效:针对病因、对症治疗和预防并发症.针对病因主要选用抗病毒药,如病毒唑、达菲等,这些药应该在感冒早期应用.

  对症药物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感冒药物,一般为复合制剂,包含多种处方,能同时缓解鼻塞、流涕、发热、肌痛甚至咳嗽等症状,市面上常见的有日夜百服咛、新康泰克、泰诺感冒片、感康、惠菲宁等,就都属此类药物.

  预防并发症的药物主要指抗生素.年老体弱或慢性病患者由于继发细菌感染可能性大,后果严重,为防患于未然,可在感冒早期服抗生素.

  但是,清热解毒的中药板蓝根、缓解症状的中药如清开灵口服液、双黄连等对退热、止咽痛有时疗效更好.

  因此,在感冒期间,为缓解症状,进行中西药合用也未为不可,对病毒性感冒更有效.

  中药:多需清热解毒药

  中医所指的感冒是风邪侵袭人体,引起的以头痛、鼻塞、流涕、喷嚏、恶寒、发热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外感病,俗称伤风.如果病情较重,并且在一个时期内广泛流行,不分男女老少,证候大多相类似,则称为时行感冒.现代医学的病毒性感冒、细菌性感冒及流行性感冒多属于此范畴.

  中医治感冒,一定要根据证型症状的不同,区别选药.

  时行感冒多属于风热型,症见发热、身痛、微恶风寒、或汗出、鼻塞涕浊、口干而渴、咽喉红肿疼痛、咳嗽、痰黄黏稠等.治疗应以清热解毒、凉血散热为主.可选双黄连口服液、板蓝根冲剂、银翘解毒片(胶囊)、抗病毒口服液、桑菊感冒片、复方桑菊感冒颗粒、感冒退热颗粒、羚翘解毒丸、银柴颗粒等.兼见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者,可选防风通圣丸.

  病毒性感冒预防很重要.冬春时节空气消毒可用艾叶、苍术以5︰3比例在室内烟熏,或用食醋蒸熏;预防用药也可用10%大蒜液滴鼻,每天3—5次;或大青叶、板蓝根、贯众适量,煎水代茶饮.

标签:
看了又看
  • 抖腿居然还能瘦腿 但影响了别人就得改

    抖腿居然还能瘦腿 但影响了别人就得改

    2016年12月初,一则关于广东某大学生因抖腿导致骨折的消息在网上引起热议,抖腿也迅速成为热门话题。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有抖腿的习惯,但是人为什么会抖腿呢?抖腿有没有好处?到底应不应该改掉抖腿的毛病? 抖腿...

    小儿感冒
    2017年04月13日
  • 紫外线强度、着装指数 了解这些气象指数能更舒服

    紫外线强度、着装指数 了解这些气象指数能更舒服

    如今,像小编一样每天早上出门看天气的人估计已经不多了。比如今天虽然温度不低,但风不小,得酌情穿衣服。除了温度、风量之外,有些气象指数也对健康有影响,快来瞧瞧! 紫外线强度 紫外线指数分类10级。0至2级时,...

    小儿感冒
    2017年04月13日
  • 孩子感冒别死扛 专家解读小儿感冒三大谣言

    孩子感冒别死扛 专家解读小儿感冒三大谣言

    孩子吃得多、吃得好,就一定长得高吗?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权威告诉你,答案是否定的.孩子如果吃了过多这三种食物,不但不长个,还会伤身!孩子长高一定要避免的三种食物是什么....

    小儿感冒
    2017年04月13日
  • 霍建华坐姿独特常"侧靠椅背"背后原因令人心酸

    霍建华坐姿独特常

    霍建华的坐姿常常都是歪向一边 据台湾媒体4月11日报道,艺人林心如10日晒出秀恩爱照,透过墨镜反射老公霍建华的“耍帅坐姿”,大方晒恩爱的举动成为话题。照片曝光后,霍建华的独特坐姿也引起关注,回顾过往照片、影...

    小儿感冒
    2017年04月13日
猜你感兴趣

QQ:474560388
邮箱:474560388@qq.com
扫码关注
求医就诊健康网
www.hnsyyy.cn

©2025 求医就诊健康网站版权所有网站备案/许可证号:豫ICP备16018176号
声明:本站(www.hnsyyy.cn)图/文均来自于网络收集,仅供病友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