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儿童感冒有七大误区_小儿感冒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时间:2017-07-10
【导 读】孩子健康是所有父母的心愿,然而,感冒发烧等小病却总是不期而至.于是,父母们开始根据自己的经验给孩子治疗.这些经验有的是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有的是来自过时的科学理论,有的则仅仅是常识.然而,这些经验却未必是正确的,美国《养育》网站撰文特别指出了7个典型

  孩子健康是所有父母的心愿,然而,感冒发烧等小病却总是不期而至.于是,父母们开始根据自己的经验给孩子治疗.这些经验有的是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有的是来自过时的科学理论,有的则仅仅是常识.然而,这些经验却未必是正确的,美国《养育》网站撰文特别指出了7个典型的认识误区.

  误区一:伤风时宜吃,发烧时宜饿

  这句谚语在西方流传已久,但事实上并非如此.营养学家指出,无论大人小孩,无论是发烧还是感冒,或是两者兼有,病人都需要摄入营养,才能令病情好转.孩子如果厌食,可以吃点鸡汤面、果汁甚至是冰淇淋.

  误区二:流绿鼻涕意味着病更重了

  儿科专家指出,孩子伤风时一般流清鼻涕,但也可能流绿鼻涕或黄鼻涕,这些均属正常现象.只有当鼻涕变色,并伴随持续高烧、食欲降低、咳嗽或是严重鼻塞等症状时,才意味着可能是存在细菌感染.此外,如果孩子经常流黄、绿色的鼻涕,可能是存在其他原因,如扁桃体肿大等,应该去看医生.

  误区三:感冒在出现症状前传染性最强

  一般来说,感冒在症状最严重时才最容易传染.因为感冒病毒是通过咳嗽、打喷嚏、或是手部接触传染的.而且,只要病毒存在,传染的危险就一直存在.

  误区四:低烧可以不治疗

  发烧能刺激人体免疫系统发挥作用,杀死温度敏感型病毒.然而,这并不是说孩子发低烧就不用治疗了.

  专家建议,如果孩子发烧度数不高,但感觉烦躁、嗜睡或是痛苦,就应当服用适量退烧药或消炎药.如果孩子情绪高涨并且充满活力,只要多加照看,保证他身体不缺水就可以了.应当注意的是,6个月内的婴儿只要发烧就应当立即看医生.

  误区五:腹泻时就要吃对治疗有用的食品

  香蕉、米饭、面包夹苹果酱是治疗腹泻的标准方法.然而,孩子生病时不一定喜欢吃这些.专家建议,在避免辛辣、油腻和果汁的情况下,给孩子吃他们想吃的,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误区六:父母感冒时亲吻孩子会传播感冒病毒

  打喷嚏或咳嗽会传播气管里的感冒病毒,但口水中含有的病毒非常少,通过亲吻传染的风险是很小的.父母最应该注意的是要经常洗手.

  误区七:感冒能导致耳部感染

  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而90%的耳部感染则是由细菌引起的,所以从严格意义上讲,并不是感冒直接导致耳部感染.而是感冒引起黏液和流体聚集在耳管,造成细菌增生,才是导致耳部感染的原因.

标签:
看了又看
  • 抖腿居然还能瘦腿 但影响了别人就得改

    抖腿居然还能瘦腿 但影响了别人就得改

    2016年12月初,一则关于广东某大学生因抖腿导致骨折的消息在网上引起热议,抖腿也迅速成为热门话题。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有抖腿的习惯,但是人为什么会抖腿呢?抖腿有没有好处?到底应不应该改掉抖腿的毛病? 抖腿...

    小儿感冒
    2017年04月13日
  • 紫外线强度、着装指数 了解这些气象指数能更舒服

    紫外线强度、着装指数 了解这些气象指数能更舒服

    如今,像小编一样每天早上出门看天气的人估计已经不多了。比如今天虽然温度不低,但风不小,得酌情穿衣服。除了温度、风量之外,有些气象指数也对健康有影响,快来瞧瞧! 紫外线强度 紫外线指数分类10级。0至2级时,...

    小儿感冒
    2017年04月13日
  • 孩子感冒别死扛 专家解读小儿感冒三大谣言

    孩子感冒别死扛 专家解读小儿感冒三大谣言

    孩子吃得多、吃得好,就一定长得高吗?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权威告诉你,答案是否定的.孩子如果吃了过多这三种食物,不但不长个,还会伤身!孩子长高一定要避免的三种食物是什么....

    小儿感冒
    2017年04月13日
  • 霍建华坐姿独特常"侧靠椅背"背后原因令人心酸

    霍建华坐姿独特常

    霍建华的坐姿常常都是歪向一边 据台湾媒体4月11日报道,艺人林心如10日晒出秀恩爱照,透过墨镜反射老公霍建华的“耍帅坐姿”,大方晒恩爱的举动成为话题。照片曝光后,霍建华的独特坐姿也引起关注,回顾过往照片、影...

    小儿感冒
    2017年04月13日
猜你感兴趣

QQ:474560388
邮箱:474560388@qq.com
扫码关注
求医就诊健康网
www.hnsyyy.cn

©2025 求医就诊健康网站版权所有网站备案/许可证号:豫ICP备16018176号
声明:本站(www.hnsyyy.cn)图/文均来自于网络收集,仅供病友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