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结核病的发病机制_小儿结核病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时间:2017-06-25
【导 读】结核病是由感染结核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小儿时期结核病以原发性结核最多见。小儿初次接触结核杆菌后是否发病主要与机体的免疫力、细菌的毒力和数量有关。小儿结核病的发病机制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巨噬细胞吞噬和消化结核杆菌,

  结核病是由感染结核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小儿时期结核病以原发性结核最多见。小儿初次接触结核杆菌后是否发病主要与机体的免疫力、细菌的毒力和数量有关。小儿结核病的发病机制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巨噬细胞吞噬和消化结核杆菌,并将特异性抗原传递给辅助t淋巴细胞(cd4+细胞),巨噬细胞(主要为树突状细胞)分泌儿-12,诱导cd4+细胞向thl细胞极化,分泌和释放ifn-γ。ifn-γ进一步促进单核细胞聚集、激活、增殖和分化,产生大量反应性产物、释放氧化酶和消化酶及其他杀菌素,以便吞噬和杀灭更多的结核杆菌。ifn-γ增强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cb8+细胞)和自然杀伤(nk)细胞的活性,溶解已吞噬结核杆菌和受抗原作用的巨噬细胞。上述细胞免疫反应,可最终消灭结核杆菌,但亦可导致宿主细胞和组织破坏。当细胞免疫反应不足以杀灭结核杆菌时,结核杆菌尚可通过巨噬细胞经淋巴管扩散到淋巴结。

  2.迟发型变态反应。是宿主对结核菌及其产物产生的一种超常免疫反应,亦由t细胞所介导,以巨噬细胞为效应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如局部聚集的抗原量较低时,这种反应有利于预防外源性再感染和在局部扑灭血源播散结核杆菌,但在大多数情况下,由于迟发型变态反应直接和间接作用,引起细胞坏死及干酪样改变。甚至形成空洞。

  小儿肺结核以原发性结婚为主,机体感染结核杆菌后可获得免疫力。90%可终生不发病;5%因免疫力低下当即发病,是为原发性肺结核。另5%仅于日后机体免疫力降低时才发病,称为继发性肺结核,是成人肺结核的主要类型。初染结核杆菌除潜匿于胸部淋巴结外,亦可随感染初期菌血症转到其他脏器,并长期潜伏,成为肺外结核发病的来源。

  综上所述,以上是关于小儿结核病的发病机制的介绍,希望对您的健康有所帮助。

标签:
看了又看
猜你感兴趣

QQ:474560388
邮箱:474560388@qq.com
扫码关注
求医就诊健康网
www.hnsyyy.cn

©2025 求医就诊健康网站版权所有网站备案/许可证号:豫ICP备16018176号
声明:本站(www.hnsyyy.cn)图/文均来自于网络收集,仅供病友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