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这张结石的照片,你是不是很想知道这结石是怎么来的呢?当人体有肾结石的时候会有什么表现呢?怎么知道自己有没有肾结石呢?当发现自己有肾结石的时候该怎么办呢?在饮食上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接下来为您一一讲解
泌尿系结石的发生率男性高于女性,肾与输尿管结石多见于20~40岁的青壮年,约占70%左右,膀胱和尿道结石多发生在10岁以下的儿童和5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
泌尿系结石在我国分布有一定地区性,以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山东、湖南、江西及安徽省等地区发生率较高。近年来有资料表明,膀胱结石的发生率已有明显下降,但上尿路结石的发生率却有上升趋势。
一、肾结石是怎么发生的呢?
肾结石形成的机理比较复杂,至今尚未完全明了,目前认为肾结石形成有二项基本要素:
1、尿内晶体饱和度:尿内含有形成结石的晶体,主要成分有磷酸盐、草酸盐、尿酸盐等,如这些晶体在尿液中饱和度过高,则易引起析出、沉淀、结聚,以致尿石形成 。
2、晶体聚合抑制因子:尿内存在有晶体聚合抑制物质,如焦磷酸盐,枸橼镁、多肽、尿素、粘多糖、透明质酸,甘氨聚糖等,这些抑制因子和晶体表面的某些特殊部位结合即可抑制晶体的再形成和聚合 。
当有肾结石的时候,人体有什么表现呢?
1、疼痛:大部分患者出现腰痛或腹部疼痛
1)较大的结石,在肾盂或肾盏内压迫、摩擦或引起积水,多为患侧腰部钝痛或隐痛,常在活动后加重。
2)较小的结石,在肾盂或输尿管内移动和刺激,引起平滑肌痉挛而出现绞痛,临床称之为肾绞痛。
2、血尿:由于结石直接损伤肾和输尿管的粘膜,常在剧痛后出现镜下血尿或肉眼血尿,血尿的严重程度与损伤程度有关。
3、脓尿:肾和输尿管结石并发感染时尿中出现脓细胞,临床可出现高热、腰痛,有的病人被诊断为肾盂肾炎,作尿路X线检查时才发现结石 。
4、其它:
肾积水,检查时能触到肿大的肾脏。肾区轻微外伤后可因体检时发现肿大的肾脏而误诊为肾脏严重创伤。
结石同时堵塞两侧上尿路或孤立肾时,常发生肾功能不全,甚至无尿,有的病人尚可出现胃肠道症状,贫血等等 。
我们应该做什么检查知道自己有无肾结石呢?
尿常规、B超、X线检查、CT,可以明确有无结石
当发现自己有肾结石的时候该怎么办呢?
在这里向你介绍一些常用的治疗方法,具体的治疗方法需结合患者的情况。
保守治疗:适用于直径在0.6cm以下的小结石,光滑 。 大量饮水 、 口服排石药、加强运动 、 对症治疗
体外冲击波碎石:适宜于<2.0cm的结石
经皮肾镜取石术:适用于直径大于2.0cm的肾盂结石及下肾盏结石
在饮食上,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1、养成多饮水的习惯
多饮水可稀释尿液,降低尿内晶体浓度,冲洗尿路,有利于预防结石形成及促使尿石排出,一般成人每日饮开水2000毫升以上,尤其是睡前及半夜饮水,对预防结石有一定意义。
2、根据结石的成分适当的调节饮食:
1)草酸盐结石患者:宜少吃富含草酸的食物,如浓茶、土豆、菠菜、番茄、芦笋等,口服维生素B6,可减少尿中草酸盐的排出,口服氧化镁,可增加尿中草酸盐的溶解度。
2)磷酸盐结石患者:宜低磷低钙饮食,如牛奶、奶制品、豆制品、巧克力、坚果等,口服氯化铵酸化尿液,有利于磷酸盐的溶解。
3)尿酸盐结石的患者:宜少进含嘌呤丰富的食物,如肝、肾、啤 酒及豆类,口服枸椽酸合剂或碳酸氢钠,碱化尿液,使尿液pH保持在6.5以上。
通过上面的介绍,你是不是对肾结石有了一定的了解呢?其实结石不可怕,要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