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疫苗宫颈守护神_宫颈癌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时间:2017-07-09
【导 读】癌,是个多邪恶的字.但是,我们可以将它清出视野,让它在孙悟空的符圈之外无可奈何. 疫苗就是那道符圈,宫颈癌是第一个受益者,以后一个个来,大道如天. 新闻事件 新闻事件: 6月8日,美国食品及药品管理局(fda)批准宫颈癌疫苗gardasil上市.该疫苗是世界上第一个针对

  癌,是个多邪恶的字.但是,我们可以将它清出视野,让它在孙悟空的符圈之外无可奈何. 疫苗就是那道符圈,宫颈癌是第一个受益者,以后一个个来,大道如天.

  新闻事件

  新闻事件: 6月8日,美国食品及药品管理局(fda)批准宫颈癌疫苗gardasil上市.该疫苗是世界上第一个针对癌症设计的疫苗,据试验,对预防hpv病毒引起的宫颈、阴道、外阴癌前病变,它的有效率达到了100%.这意味着,排名女性高发癌症第二、每年夺去 30万女性生命的宫颈癌,将成为第一个能用疫苗预防的癌症. 疫苗诞生的前提,是找到致癌病毒.2001年,巴西科学家公布,发现了引起宫颈癌等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主要"元凶",是一种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定期进行hpv病毒检测就可以早期筛查子宫疾病和宫颈癌.癌症病毒的发现,只是把预防癌症提到了早期,如果能找到克制、防御病毒的方法,就可以彻底消灭该类癌症.这个问题的箭头指向是"疫苗",自2001年之后,全世界的各大顶尖医学实验室里,都有专家在鼎力将其缉拿归案.

  接种疫苗的黄金人群

  疫苗的意义就在于防患于未然,并使危险从此远远离身.因此,《时尚健康》建议,爱自己、追求高品质生活的女性,如果在今年的妇科检查中,没有发现hpv感染,最好就要接种疫苗.

  此外,以下4类人尤其建议接种疫苗:

  1.9~12岁的女孩.这是国外的一种建议,国外医疗机构追求普遍接种率,目标在于预防而不是治疗疾病.无论怎样早熟,9~12岁的女孩基本没有发生过性行为,而且在上学便于统计,在她们中间进行可以提高接种率.

  2.16~26岁的女孩.一些研究证实,18~28岁是宫颈癌病毒感染的高峰期.只要在病毒感染前接种疫苗,就可以起到预防作用.hpv感染的最主要途径是性运动中的皮肤接触.因此,专家们普遍认为,最适宜接种疫苗的是那些未"识性"的年轻女孩,推荐年龄在16~26岁.

  3.已感染hpv的女性.现有的宫颈癌疫苗针对6型、11型、16型、18型四种hpv病毒.从理论上讲,即使女性已经感染了其中一种hpv病毒,这种疫苗仍然可以有效地预防其他种类病毒的侵袭.

  4.9~26岁的男性.专家建议男性也接种疫苗.男性感染 hpv可能导致一种叫做"生殖器疣"的疾病,而且这种病毒还可能在活跃的两性关系中传播,到了女性身体中,就有可能发生宫颈癌.

  接种之后,仍需要筛查

  据现在的研究数据来看,疫苗虽然可以100%预防hpv引起的宫颈癌变,但是还有其他因素诱发宫颈癌的可能,而且也要谨防疫苗覆盖之外的其他类型hpv,接种疫苗之后,仍有必要定期筛查.hpv感染在18~28岁的人中最常见,性是它的"凶器",大多数人被感染后没有体征和症状,但病毒仍可以传播.最需要检查的人有4类:

  1.懂得爱自己的女性:她们知道怎样可以让自己得到更好的享受,不会对自己太苛刻,懂得保养和保护自己的身体,也就会用定期检查来防止疾病袭击私密部位.

  2.早熟女性:性生活开始早的女孩,通常性器官早熟,无形中增加了患病的几率.

  3.开放女性:性伴侣n个,危险可不止n倍.除了自己要每年做hpv筛查,你还必须确认性伴侣们的"无菌情况".

  4.工作狂女性:这类女人难以改掉生活中的恶习,工作累了、努力成功了都可以作为吸烟、喝酒的借口,而且夜夜加班工作,这样将导致免疫力下降,增加患病的几率.

  hpv筛查体验发布

  1 tct检查

  用小刷子在宫颈刷一下取样,时间只要几秒钟,没有痛感,然后利用"细胞保存液"来分离出被采集样本中的杂质,形成清晰的细胞涂片,可以检测是否感染了hpv病毒.

  2 hpv-dna病毒学检测

  和上一项检查一样,用特殊仪器检测宫颈细胞.这个检查是在发现有hpv 感染的基础上,检测感染病毒的量.

  3阴道镜下定位"活检"

  经检查发现可疑细胞后,医生需要做病理切片以进行确诊.医生会通过阴道镜观察宫颈表面血管的病变.并用细小的"宫颈活检钳子"和"宫颈管刮勺" 从宫颈上夹取几块组织,分别装在小瓶子里进行病理切片检查以便于采取治疗措施.

标签:
看了又看
猜你感兴趣

QQ:474560388
邮箱:474560388@qq.com
扫码关注
求医就诊健康网
www.hnsyyy.cn

©2025 求医就诊健康网站版权所有网站备案/许可证号:豫ICP备16018176号
声明:本站(www.hnsyyy.cn)图/文均来自于网络收集,仅供病友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