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病硬化,也就是肝脏出现了纤维化并且逐渐变硬的一种病理状态,这往往是肝脏疾病发展到较为严重阶段的体现,很多患者都十分关注其治疗手段,尤其是中医方面的治疗方法。为此,我们特意邀请到了肝病医生庄淑英,来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中医是如何应对肝病硬化的。
庄淑英医生提到,在中医理论里,肝病硬化的发生和人体脏腑功能失调、气血瘀滞、湿浊内蕴等诸多因素相关。所以,中医治疗肝病硬化讲究整体调理,从多个角度入手来改善病情。
首先,软坚散结是关键一环。因为硬化的肝脏组织就如同有了一些坚硬的“疙瘩”,需要让它们变软、消散。像鳖甲这味中药,它咸寒,能滋阴潜阳、软坚散结,对于缓解肝脏的硬化状况有着积极作用。还有莪术,其性温,味辛苦,有着行气破血、消积止痛的功效,可以帮助破除肝脏内那些瘀滞的血块以及消散结节,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肝脏的质地,阻止硬化进一步发展。
其次,活血化瘀也至关重要。肝病硬化患者的肝脏往往存在气血瘀滞的情况,血液运行不通畅,而通过活血化瘀的药物可以改善这种局面。例如丹参,它微寒,能活血祛瘀、通经止痛,还可以凉血消痈、清心除烦,对于肝脏内瘀滞的血脉起到疏通作用,促进肝脏的血液循环,为肝脏细胞提供更好的营养供应环境,有利于肝脏功能的修复。桃仁同样有着活血祛瘀的作用,且能润肠通便,和丹参等配伍使用,能让活血化瘀的效果更佳,助力改善肝脏的瘀血状态。
再者,利湿退黄也不可或缺。很多肝病硬化患者会伴有黄疸以及体内湿浊内蕴的表现,这时候就需要运用相应的中药来去除这些湿热之邪。茵陈蒿是常用的利湿退黄药物,它苦辛微寒,能把体内蕴结的湿热通过利尿的方式排出体外,减轻肝脏的负担,对于改善因肝病硬化导致的黄疸症状效果显著。薏苡仁味甘淡,能利水渗湿、健脾止泻,不仅可以协助茵陈蒿祛湿,还能健脾,增强脾胃运化水湿的功能,从根源上减少湿浊的产生。
除了上述针对性的治疗原则,中医还会依据患者的具体辨证分型来灵活组方用药。比如对于肝肾阴虚型的肝病硬化患者,常表现为头晕目眩、耳鸣、五心烦热等症状,会采用一贯煎加减。一贯煎中生地黄滋养肾阴,沙参、麦冬养阴润肺,枸杞子补益肝肾,当归养血活血,川楝子疏肝理气,诸药合用,起到滋阴疏肝的作用,契合这类患者的身体状况,缓解不适症状的同时,也对肝脏硬化起到调理效果。
而对于脾肾阳虚型的患者,多有畏寒肢冷、腹胀便溏等情况,真武汤加减就比较合适。附子大热,能温肾助阳,白术、茯苓健脾祛湿,生姜温散水气,配合起来温补脾肾之阳,改善体内的阳虚状态,也有助于减轻肝脏的硬化程度。
同时,庄淑英医生强调,中医治疗肝病硬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患者严格遵医嘱服药,并且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避免劳累、戒烟限酒等。定期复查也是必不可少的,以便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用药方案,通过中医综合调理,逐步改善肝脏功能,延缓肝病硬化的进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