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饮食疗法七_乙肝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时间:2017-06-26
【导 读】鸡骨草饮 [用料]鸡骨草30克半枝莲15克赤小豆30克瘦猪肉loo克生姜10克大枣5枚 [制作] (1)将瘦猪肉洗净,切成小块。其他用料洗净(生姜拍烂,赤小豆先浸泡1小时)。 (2)全部用料放入锅内,加水适量,文火煮1.5—2小时,加盐调味,随量饮用。 [功效]清热祛湿,利胆
鸡骨草饮

[用料]鸡骨草30克半枝莲15克赤小豆30克瘦猪肉loo克生姜10克大枣5枚

[制作]

(1)将瘦猪肉洗净,切成小块。其他用料洗净(生姜拍烂,赤小豆先浸泡1小时)。

(2)全部用料放入锅内,加水适量,文火煮1.5—2小时,加盐调味,随量饮用。

[功效]清热祛湿,利胆退黄。

[适应证]黄疸型乙肝属于肝胆湿热瘀结者。证见身目俱黄,其色鲜明,口苦咽干,小便短少,头身困重,胸脘痞满,舌苔黄腻,脉弦滑数。

[按语]本方治证属于湿热瘀结于肝胆之阳黄证。治宜清热解毒,祛湿化浊,利胆退黄。方中鸡骨草为豆科植物广东相思子的带根全草,性味甘凉,擅于清热利湿,解毒祛瘀,退黄疸,临床使用表明单用本品煎服可治急性黄疸型肝炎;半枝莲为唇形科植物半枝莲的全草,性微寒味辛微苦,擅于清热利湿,活血解毒,可用治湿热黄疸;赤小豆性平味甘酸,有利湿解毒退黄之功。上药合用,可加强祛湿化浊,清热解毒,利胆退黄的作用。瘦猪肉、生姜、大枣配伍应用,起着调味和中,开胃进食的作用。

[注意]

(1)使用本方以身目俱黄,其色鲜明,舌苔黄腻,脉弦滑数属于肝胆湿热者为要点。阴黄者非本方所宜。

(2)鸡骨草的种子毒性大,使用时一定要除去豆英,以防中毒。

(3)饮食以清淡为宜,忌辛辣炙膊肥甘及冰冻之品;戒烟酒;调情志。

急黄方

[用料]水牛角30克生地黄30克郁金10克丹参10克瘦猪肉100克大枣10枚生姜10克茵陈10克

[制法]

(1)将瘦猪肉洗净,切成小块。其他用料洗净(生姜拍烂)。

(2)全部用料故人锅内,加水适量,文火煮2.5~3小时,加盐调味,随量饮用。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救阴。

[适应症]急黄型乙肝属于热毒炽盛者。证见发病急骤,黄疸迅速加深,其色鲜黄,高热烦渴,胁痛胀满,小便短赤,或见皮肤粘膜出血,舌红苔黄而燥,脉弦滑或细数。

[按语]本方治证属于急黄型乙肝,证属中医的热毒炽盛型。温热夹毒郁而化火,热毒炽盛,迫使胆汁外溢于肌肤,并动血耗血,内陷心营,故而出现一系列急黄症候。治宜清热解毒,凉血救阴。方中水牛角为牛科动物水牛的角,味咸性寒,功擅清热凉血解毒,直接针对病因病机。药理研究表明:水牛角有明显的镇静作用,有镇惊、抗炎、抗病毒、缩短出血、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等作用,这可能是水牛角清热解毒、凉血开窍的药理学基础。生地味甘、苦,性寒,擅于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与水牛角配伍有协同作用。茵

陈性味苦寒,清利湿热,利胆退黄,为治黄疸要药。郁金性味辛苦寒,功效活血行气止痛,解郁清心,利胆退黄,凉血,既助水牛角凉血清心,解郁开窍,又助茵陈利胆退黄。丹参味苦性微寒,一味丹参顶四物,既能养血活血,又能凉血安神,与水牛角相伍,对于热病之动血耗血之证甚为合适。瘦猪肉滋阴润燥,生姜与大枣配伍,既能调和脾胃,又能起到调和口味,开胃进食的作用。

[注意]

(1)使用本方以发病急骤,黄疸迅速加深,高热烦渴,甚则神昏谵语,或见血证,舌质红绛、苔黄燥,脉弦滑数或细数属于热毒炽盛者为要点。

(2)水牛角宜镑片后煎煮。

(3)郁金、丹参、茵陈均为苦味之品,用量不宜过多。

(4)因本方治证为热毒炽盛型,故方中茵陈宜以土茵陈为佳,以加强清热利胆退黄之力。

(5)急黄者出现神昏谵语者,应加用安宫牛黄九以清热解毒,豁痰开窍。

(6)宜戒烟酒,忌辛辣炙膊肥甘之品,饮食以清淡为宜。注意保持情绪稳定,避免不良情绪的刺激。

急黄方

[用料]水牛角30克生地黄30克郁金10克丹参10克瘦猪肉100克大枣10枚生姜10克茵陈10克

[制法]

(1)将瘦猪肉洗净,切成小块。其他用料洗净(生姜拍烂)。

(2)全部用料故人锅内,加水适量,文火煮2.5~3小时,加盐调味,随量饮用。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救阴。

[适应症]急黄型乙肝属于热毒炽盛者。证见发病急骤,黄疸迅速加深,其色鲜黄,高热烦渴,胁痛胀满,小便短赤,或见皮肤粘膜出血,舌红苔黄而燥,脉弦滑或细数。

[按语]本方治证属于急黄型乙肝,证属中医的热毒炽盛型。温热夹毒郁而化火,热毒炽盛,迫使胆汁外溢于肌肤,并动血耗血,内陷心营,故而出现一系列急黄症候。治宜清热解毒,凉血救阴。方中水牛角为牛科动物水牛的角,味咸性寒,功擅清热凉血解毒,直接针对病因病机。药理研究表明:水牛角有明显的镇静作用,有镇惊、抗炎、抗病毒、缩短出血、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等作用,这可能是水牛角清热解毒、凉血开窍的药理学基础。生地味甘、苦,性寒,擅于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与水牛角配伍有协同作用。茵

陈性味苦寒,清利湿热,利胆退黄,为治黄疸要药。郁金性味辛苦寒,功效活血行气止痛,解郁清心,利胆退黄,凉血,既助水牛角凉血清心,解郁开窍,又助茵陈利胆退黄。丹参味苦性微寒,一味丹参顶四物,既能养血活血,又能凉血安神,与水牛角相伍,对于热病之动血耗血之证甚为合适。瘦猪肉滋阴润燥,生姜与大枣配伍,既能调和脾胃,又能起到调和口味,开胃进食的作用。

[注意]

(1)使用本方以发病急骤,黄疸迅速加深,高热烦渴,甚则神昏谵语,或见血证,舌质红绛、苔黄燥,脉弦滑数或细数属于热毒炽盛者为要点。

(2)水牛角宜镑片后煎煮。

(3)郁金、丹参、茵陈均为苦味之品,用量不宜过多。

(4)因本方治证为热毒炽盛型,故方中茵陈宜以土茵陈为佳,以加强清热利胆退黄之力。

(5)急黄者出现神昏谵语者,应加用安宫牛黄九以清热解毒,豁痰开窍。

(6)宜戒烟酒,忌辛辣炙膊肥甘之品,饮食以清淡为宜。注意保持情绪稳定,避免不良情绪的刺激。

灵芝枣仁汤

[用料]灵芝10克酸枣仁30克当归6克白芍12克羊肉100克生姜9克大枣5枚

[制作]

(1)将羊肉洗净,斩成小块。其余用料洗净(生姜拍烂),备用。

(2)全部用料放入锅内,加水适量,文火煮1.5~2小时,加盐调味,随量饮用。

[功效]补益心肝,安神定悸。

[适应证]慢性乙肝属于心肝两虚,气血不足者。证见胁肋隐痛,颜面无华,神疲乏力,心悸健忘,失眠多梦,难眠易醒,唇舌爪甲淡白无华,舌质淡,苔白,脉细弦。

[按语]本方治证是由于肝病日久,母病及子,致心肝两虚,气血不足,神失所养,致心悸健忘,失眠多梦,神疲乏力等症。治宜补益心肝,安神定悸。方中灵芝为多孔菌科植物紫芝的全株,性平味甘,功擅养心安神,药理研究表明该药能降低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而起镇静作用,并有一定护肝、强心、保护心肌缺血、提高耐缺氧能力等作用;临床使用表明,由灵芝多糖制成的云芝肝泰冲剂能够改善慢性活动性肝炎及慢性迁延性肝炎的病情。酸枣仁为鼠李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植物酸枣的成熟种子,性平味甘酸,能养心阴,益心肝而有安神之效;当归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当归的根,甘温质润,为补血要药;白芍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芍药的根,性微寒味甘酸微苦,功擅养肝阴,益肝血,调肝气,缓急止痛;诸药相配,益气养血,补益心肝,安神定悸,有标本兼治之功。羊肉滋阴,生姜配大枣调味和中,使汤汁美味可口。

[注意]

(1)使用本方以心悸健忘,失眠多梦,神疲乏力,舌质淡,苔白,脉细弦属于心肝两虚,血气不足者为要点。若心悸而烦,善惊痰多,失眠,食少泛恶,舌苔黄腻,脉象滑数属于痰热内扰,胃失和降,心神不安者,非本方所宜。

(2)若无灵芝,可以龙眼肉15克代之。

(3)大便溏者,宜加入茯苓20克,以健运脾胃,防止滋腻之品助湿碍脾。

(4)宜忌辛辣及冷冻之品;注意休息,勿过劳。
标签:
看了又看
  • 乙肝病毒携带者能治疗好吗?肝病医生常怀利解读

    乙肝病毒携带者能治疗好吗?肝病医生常怀利解读

    乙肝病毒携带者是指感染了乙肝病毒,但肝功能基本正常,没有明显的肝炎症状,如黄疸、乏力、食欲不振、肝区疼痛等,肝脏组织学也没有明显异常或仅有轻度炎症改变的人群。简单来说,就是病毒“住”在了肝脏里,但暂时...

    乙肝
    2017年07月10日
  • 得了乙肝能活多久?肝病医生庄淑英解读

    得了乙肝能活多久?肝病医生庄淑英解读

    乙肝,作为一种较为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常常让患者及家属心生担忧,其中“得了乙肝能活多久”更是大家关注的焦点问题。为此,我们特意邀请到了肝病医生庄淑英,来为大家详细解读这一疑惑。...

    乙肝
    2017年07月10日
  • 乙肝是由什么引起的?肝病医生程进明解读

    乙肝是由什么引起的?肝病医生程进明解读

    乙肝,全称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一种肝脏炎症。这种病毒,以其独特的结构和传播方式,对人类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那么,乙肝究竟是由什么引起的呢?程医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解读:...

    乙肝
    2017年07月10日
  • 治疗乙肝的干扰素的副作用?肝病医生程进明解读

    治疗乙肝的干扰素的副作用?肝病医生程进明解读

    在乙肝治疗的广阔天地中,干扰素作为一种重要的抗病毒药物,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然而,如同许多强效药物一样,干扰素在带来治疗效果的同时,也可能伴随着一系列副作用。为了帮助患者和家属更好地了解这些副作用,我们...

    乙肝
    2017年07月10日
猜你感兴趣

QQ:474560388
邮箱:474560388@qq.com
扫码关注
求医就诊健康网
www.hnsyyy.cn

©2025 求医就诊健康网站版权所有网站备案/许可证号:豫ICP备16018176号
声明:本站(www.hnsyyy.cn)图/文均来自于网络收集,仅供病友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