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来讲,乙肝的化验结果分为两种,一种是显示乙肝病毒感染的化验单,如乙肝“两对半”、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蛋白m(抗—hbclgm)等等,有了这些依据,就可以判断是不是乙型肝炎。但这些结果反映不出病情的严重程度,反映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是另一大类如肝功系列指标。
反映乙肝病毒感染情况的化验指标有:
(1)没有感染乙肝病毒:如检查结果显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表面抗体(抗hbs)、е抗原(hbeag).е抗体(抗hbe).核心抗体(抗hbc)5项指标和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均为阴性,表明没有感染乙肝病毒。该袭人群可正常接种乙型肝炎疫苗,预防乙肝病毒的感染。
(2)既往感染过乙肝病毒,而目前已不再是乙型肝炎:这类人群既往曾经有过明确或隐性的乙肝病毒感染,但最终向好的方面发展。
而病毒指标可有以下几种形式出现:
①乙肝病毒表面抗体、乙肝病毒核心抗体为阳性(符号为+),乙肝病毒脱氧棱糖核酸为阴性(符号为—)。
②乙肝病毒表面抗体、乙肝病毒e抗体、乙肝病毒核心抗体为阳性,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为阴性。
③乙肝病毒表面抗体为阳性,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为阳性,以上情况不必接种乙型肝炎疫苗,也不需任何治疗。
“乙肝两对半”是检测血清中有无乙肝病毒5种抗原、抗体的简称,也叫“乙肝五项”,共为两对半,即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旧称澳抗)、表面抗体(抗-hbs或hbsab)为一对、乙肝病毒e抗原(hbeag)、e抗体(抗-hbe或hbeab)为一对,另一项只检测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或hbcab)。
表面抗原阳性,是体内存在乙肝病毒感染的标志。有肝病症状、体征或肝功能异常者,可诊断为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体检或偶然查血发现者,一是感染后未发展的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二是感染后有轻微的肝炎,因症状轻微而未及时诊治,发现时肝功能正常,但表面抗原仍持续阳性。在这些病例中,肝脏有不同程度病变者约占90%,故一般不能称之为“健康带毒者”。表面抗体阳性而表面抗原转阴,是病毒已被清除的标志。表面抗体阳性持续数月至数年后可自行转阴。如果近期表面抗原转阴,而未出现表面抗体阳性时,还不能认为病毒被彻底清除,有可能为血中表面抗原滴度太低而未被检测出来的假阴性,故应定期复查。
e抗原阳性,为病毒繁殖(复制)的标志,通常表面抗原、核心抗体也同时阳性,此称为“大三阳”,传染性强,需注意食具隔离。当e抗体阳性时,e抗原便会转阴,有两种情况:一是e抗体、表面抗原及核心抗体同时阳性,称为“小三阳”,表示病毒处于相对稳定;二是e抗体、表面抗体及核心抗体均阳性,属于病毒已被清除的恢复期。e抗体阳性持续数月至数年后可自行转阴。
核心抗体有两种,一种为igm抗体,出现在感染的早期,(急性发作期)阶段,消失得较快;另一种为igg抗体,出现得较晚,消失得也慢,即使体内乙肝病毒被清除后,其抗体仍可持续数年,甚至终身阳性,这对了解以往是否有过乙肝病毒感染有极大的价值。
乙肝五项中,只有表面抗原、e抗原阳性需要治疗。由于目前尚无比较有效的抗乙肝病毒药物,主要需靠调节或增强人体免疫功能,使其产生相应的抗体,来达到清除病毒、使抗原转阴的目的。某些益气补肾的中药如黄芪、党参、人参、女贞子、枸杞子、菟丝子、沙苑子、黄精、熟地、鹿角胶等,具有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可考虑试用。此外,若患者肝功能不正常时,应以治疗肝炎为主,待肝功能恢复正常后,再继续针对病毒治疗。
以上就是我向大家介绍的,现在对于乙肝是不是有了初步的了解呢?不过在这里我还是要提醒一下有了疾病要及时治疗,不要拖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