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起病隐袭,可能已存在很长时间,患儿无症状诉说,全身健康情况良好。对4~10岁儿童,凡不明原因的髋、膝部疼痛与跛行,病儿身材矮小,有反复发作病史;早期x线片见到股骨头内下缘至髋臼下缘的“泪滴”的距离增宽超过2mm,应按观察髋处理,让患儿3~6月内定期来门诊由专科医师随访检查,直至除外perthes病为止。
拍摄高质量x线片是早期诊断该病不可缺少的条件,下面介绍具有代表性的、有指导临床意义的供参考。
1.卡特罗尔(catterall)分期法
ⅰ期:股骨头骨骺前中部受累,正位x射线片有轻微的囊变或略微扁平;
ⅱ期:股骨头骨骺前外侧50%受累,侧位片有死骨形成,软骨下骨折,股骨头塌陷干骺端前外侧有囊性区。正常骨骺分离呈“v”形,骨骺轻度变扁;
ⅲ期:股骨头骨骺75%受累呈碎片状,有死骨,结合部硬化,干骺端疏松,股骨颈变宽;
ⅳ期:股骨头骨骺全部受累、塌陷;干骺端广泛改变,骺板与臼顶间距变小。
2. 索尔特(sallter 1984年)分级法
将股骨头被吸收的范围分为4级:
ⅰ级:正位片无软骨下骨折,侧位片有;
ⅱ级:正位片软骨下骨折局限于股骨头中央,侧位片骨折线自骺前缘开始,紧靠骺板向后略超过中线;
ⅲ级:正位片骨折线从骨骺板外缘开始,累及全部骨骺;侧位片则骨折线从前缘至后缘;
ⅳ级:正位片见骨折线波及骨骺表面。
3.tonnis分度法(1976年)
依x线片的特点儿童股骨头坏死分为3度。
ⅰ度:股骨头骺轮廓清晰、变扁,密度增加或减小;
ⅱ度:股骨头骺轮廓不清,凸凹不平或缺损、变扁,呈浓淡不均或云絮状;
ⅲ度:股骨头骺几乎消失、严重变扁或分节碎裂。
近年来有人使用同位素扫描对本病早期诊断,若有骨坏死,局部缺血区可出现所谓冷区,修复期血管增生,有新骨形成,就出现核素密集,出现所谓热区,与健侧比较,可测知股骨头的供血状态。这方面比一般x线片检查所获得的阳性征要早2~5个月。其确诊率高达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