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10个药膳偏方治疗骨质疏松_骨质疏松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时间:2017-06-27
【导 读】10月20日是世界骨质疏松日。骨质疏松是一种“静悄悄的

  10月20日是世界骨质疏松日。骨质疏松是一种“静悄悄的病”,如果出现全身乏力、负重能力下降、骨骼肌肉疼痛、身长缩短、驼背等症状应警惕骨质疏松作怪。专家介绍常见的骨质疏松征兆有四种。身高变矮,腰酸背痛,驼背;易发骨折等。

  哪些人容易骨质疏松?

  中老年人由于各项身体机能衰退,导致行动迟缓,运动缺乏、饮食减少会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白种人患上骨质疏松、骨折等问题的几率也远大于黑人。百姓健康网提醒,女性在绝经期以后的骨量丢失远远高于男性,故女性的发病率大大高于男性。

  骨质疏松具体症状

  1 疼痛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症,以腰背痛多见,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日间疼痛轻,夜间和清晨醒来时加重,弯腰、肌肉运动、咳嗽、大便用力时加重。

  2 身长缩短、驼背

  多在疼痛后出现。脊椎椎体前部几乎多为松质骨组成,而且此部位是身体的支柱,负重量大,容易压缩变形,使脊椎前倾,背曲加剧,形成驼背,随着年龄增长,骨质疏松加重,驼背曲度加大,致使膝关节挛拘显著。

  3 骨折

  这是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

  4 呼吸功能下降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脊椎后弯,胸廓畸形,可使肺活量和最大换气量显著减少,患者往往可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

  骨质疏松是以低骨量、骨结构失常为特征并导致骨脆性增加、易于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病。临床表现为腰腿酸痛、驼背弯腰、易自发性骨折,与中医的骨痿相似,可分为肾阴虚、肾阳虚、肝肾阴虚和脾肾阳虚等证。治疗以药物治疗如补充钙剂、适当应用维生素D等为主,还可采用药膳调养。

  1、何首乌粥

  制何首乌30g,粳米100g,大枣3枚,冰糖适量。将何首乌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煎取浓汁,去渣备用。再将粳米、大枣、冰糖放入首乌汁中,加水适量,煎煮成粥食用。适用于肾阴虚型骨质疏松症。

  2、羊脊骨粥

  羊脊骨(连尾)1具,茯苓20g,补骨脂粉12g,粳米60g,葱、姜、食盐各适量。将羊脊骨洗净剁成小块,与粳米加水煮粥至五成熟时,加入补骨脂粉搅匀,继续煎煮至熟,以葱、姜及食盐调味温服。适用于肾阳虚型骨质疏松症。

  3、枸杞子羊肾粥

  枸杞子30g,羊肾1只,肉苁蓉15g,粳米60g,食盐适量。将羊肾剖开,去掉内部筋膜,切碎,同枸杞子、粳米、肉苁蓉同放锅内,加水适量,温火煎煮至粥熟,食盐调味,温食。适用于肝肾阴虚型骨质疏松症。

  4、参枣骨脂汤

  党参20g,大枣20枚,补骨脂15g。以上诸味,加水适量,煎煮两次,去渣,食枣喝汤。适用于脾肾阳虚型骨质疏松症。

  5、鲤鱼汤

  活鲤鱼1条,去鳞、鳃及内脏,加葱末、姜末、料酒和盐,稍腌片刻,加水煮至汤白鱼烂,分次饮用。适用于老年骨质疏松、肾炎水肿、黄疸性肝炎、肝硬化腹水、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糖尿病等。

  6、鲫鱼汤

  活鲫鱼1条,去鳞、鳃及内脏,加葱末、姜末、料酒、盐等调料,稍腌片刻,加水煮至汤白鱼烂,分次食用。适用于老年骨质疏松、肾炎水肿、肝硬化腹水、糖尿病及痔疮脱肛等。

  7、山药杞子甲鱼汤

  怀山药10~15克,枸杞子5~10克,甲鱼1只(约500克)。甲鱼放入热水中宰杀,剖开洗净,去内脏,与各用料一起炖熟,加入姜、盐、酒少许调味,即可享用。有滋阴补肾、益气健脾功效。适用于阴虚偏胜的骨质疏松症患者。

  8、桑葚牛骨汤

  桑葚子25克,牛骨250~500克。将桑葚子洗净,加酒、糖少许蒸制。另将牛骨置深锅中,水煮,开锅后撇去面上浮沫,加姜、葱再煮。见牛骨发白时,表明牛骨的钙、磷、骨胶等已溶解到汤中,随即捞出牛骨,加入已蒸制的桑葚子,开锅后再去浮沫,调味后即可饮用。此方有滋阴补血、益肾强筋之功效,适用于骨质疏松症、更年期综合征。对肝肾阴亏引起的失眠、头晕、耳聋、神经衰弱等也有疗效。

  9、乌豆猪骨汤

  乌豆(黑豆)20~30克,猪骨200~300克(猪排骨150~200克)。将乌豆洗净、泡软,与猪骨同置深锅中,加水煮沸后,改文火慢熬至烂熟,调味后饮用。有补肾、活血、祛风、利湿之功效。适用于老年骨质疏松、风湿痹痛等。

  10、猪皮汤

  猪皮适量,洗净,切块,加水煮开去浮沫,入葱、姜适量,煮烂熟,加调料食用。适用于老年骨质疏松、营养不良、贫血等。

标签:
看了又看
猜你感兴趣

QQ:474560388
邮箱:474560388@qq.com
扫码关注
求医就诊健康网
www.hnsyyy.cn

©2025 求医就诊健康网站版权所有网站备案/许可证号:豫ICP备16018176号
声明:本站(www.hnsyyy.cn)图/文均来自于网络收集,仅供病友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