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在进行体育锻炼或者在进行其他体力劳动太久后,我们会感到肌肉酸痛。其实这是一种非常正常的现象。但是不少人却把这种现象和肌无力这种疾病等同起来,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肌无力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治疗肌无力呢?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一、运动治疗:运动也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方法之一,不过我们要注意一个度,要适度。运动是最保险的方法,可以请专人帮忙病人持维适当的运动,以免出现察觉挛缩。不过剧烈运动、用力还有过于积极的物理疗法会促使病情加重。为此初期病人应尽可能坚持工作及平时活动,进行力所能及的运动。
二、血浆交换法:此方法运用范围都是比较狭窄的,通常只用于严重的重症肌无力病人,并且该疗法的费用是非常昂贵的,治疗效果维持时间比较短,通常能维持在7~15天左右,故也不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方法。
三、药物治疗:初期此病发作常用的治疗方法是药物,这是能短暂地减轻病况,但需要注意药物治疗的伤害。长期用药会加速体内乙酰胆碱受体的破坏,从而让疾病愈加顽固难愈,有的病人可因服用素而发觉各种毒副作用,不能得到有效的治疗。
四、心理疗法:医生用言行、事物为手段,激起病者某种情志变化,以起到抑制其病态情绪,促进身心好转的方法。如对神情抑郁低沉的痿证患者,喜笑调护法颇为适合。可采取讲故事、听相声、说笑话、看滑稽戏剧表演等,让患者喜笑一番,心境快乐。是重症肌无力的治疗方法。
避免过度疲劳、妊娠和分娩,防止各种外伤、感染等诱因。忌用抑制神经肌肉传导功能药物,如空尼丁类药物,新霉索、卡那每家等抗生意.以及吗啡、氯丙唉、苯妥英钠、巴比妥、普菜洛尔、箭毒等。
胆碱酯酶抑制剂,此类药物可抑制胆碱酯团活性力.使乙酰胆碱免于水解.但只能暂时改善神经肌肉问的传递,对突触后膜病变本身无治疗作用。临床上选择药物种类、剂量及用法应根据个体需要.可用阿托品对抗其副作用。
胸腺切除术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主要方法之一.大约80%的患者手术治疗后或获得完全缓解或进步。目前此种手术指征几乎扩大到所有适合手术的患者。胸腺瘤是手术治疗的绝对适应证,单纯眼肌型对药物有反应者,可不考虑手术,年龄较大且病程超过5年以上者,手术效果较差。胸腺切除术只要在良好设备的条件下进行,一般危险性极小,作用机制尚不清楚。
眼肌型重症肌无力,这种症状见于任何年龄,但是大多数发病的患者是在30岁以前发病,并且经常是多见于女性,且发病者常伴有胸腺瘤。检查见肌肉有不同程度的无力以及反复收缩后无力的加深。感冒、情绪激动、过劳、月经来潮、使用麻醉镇静药物、分娩、手术等常使病情复发或加深。
眼肌型重症肌无力,按照调查统计,每年有许多人因眼睑下垂、斜视甚至眼球难以转动等症状走入医院眼科,但经眼科医生检查发现他们患的根本不是眼病,而是眼肌型重症肌无力,要到神经内科或胸外科才能得到诊治。
眼肌型重症肌无力,在生活中,由于大家对这种疾病的了解不是很透彻,所以,造成患者心理必然的恐慌。有的还甚至出现“有病乱投医”的现象。眼肌型重症肌无力指肌无力症状局限于眼外肌,中医据临床表现多诊为“睑废”,眼肌型重症肌无力的症状主要有4种,上眼睑下垂、眼球转动障碍、斜视、复视。眼睑之睁闭并非像蛤蚌般的上下各半,而是上睑如竹帘般的提起与放下,下睑是基本不动的。此为眼肌型重症肌无力的主要症状。
中医治疗重症肌无力,(1)肾上腺皮质类固醇类:通常对所有年龄的中至重度肌无力病人。特别是40岁以上的中年人。都较为有效而安全。常同时合用抗胆碱酯酶药。常用于胸腺切除术的术前处理。
中医治疗重症肌无力,(2)免疫抑制剂:激素治疗半年内无改善。应考虑选用硫唑嘌呤或环磷酰胺。与食物一起服用以防恶心。应注意其骨髓抑制和感染的易感性。应按期检查血象。肾功能。
中医治疗重症肌无力,(3)血浆置换:血浆置换或常用于胸腺切除术病人的术前处理。以避免或改善术后呼吸危象。绝大多数患者症状都有程度不等的改善。可持续数天或数月。该法虽安全。但费用昂贵。
中医治疗重症肌无力,(4)免疫球蛋白:静脉滴注。连用5d疗法。用于各种类型的危象。副作用有头痛。无菌性脑膜炎。感冒样症状。l~2d内症状可缓解。
眼肌重症肌无力的发生,带给我们的危害是巨大的,所以,一旦确诊患有眼肌重症肌无力,应该及时的到正规的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远离病痛的折磨。
除了上面我们提到的治疗肌无力的方法外,其实治疗肌无力还有许多别的治疗方法。但是不管哪种治疗方法,肌无力患者都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治疗。这样既可以尽快恢复,又可以避免发生各种意外。肌无力患者还应该良好的生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