肘关节脱位及并发外伤性骨化性肌炎 肘关节脱位后骨膜受到严重损伤使骨膜产生较广泛性的剥离,形成较大的骨膜下血肿。也可因复位过程中动作粗暴加重创伤性血肿,或手术导致血肿扩散,使骨膜下血肿和肌肉间血肿相互沟通,在骨膜下和肌肉组织内,产生一种类似骨痂的新骨形成这种因损伤而使肌肉骨化称为外伤性骨化性肌炎。多发生在肘或肩关节附近。有时肌肉组织损伤后进行退变,变成肌肉骨化,如在胸大肌肩部和内收肌内发生。
临床表现为肘关节后脱位或肱骨下端骨折时在肱骨远端前面肱前肌深面是形成外伤性骨化性肌炎常见的部位。受伤初期3~5周内局部肿胀压痛,渐加重,肘关节活动受限,在去除外固定后,企图通过被动活动来增加肘关节活动幅度,这种动作不但不能达到预期目的,反而更增加肘关节僵硬程度。拍片时在伤后1个月即可於肘部肱骨下端前方有片状云雾状钙化阴影。多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因儿童骨膜厚而松外伤后易掀起,骨膜下新骨形成也快。成熟后可形成骨痂,关节更为僵硬,甚至不完全失去肘关节的伸屈功能。
治疗:①骨折整复后要有良好的固定,切忌在复位过程中动作粗暴、拆除外固定后,在无痛的情况下进行主动运动,禁止强烈的被动运动,重手法按摩。这会加重关节囊挛缩和关节周围粘连促使关节僵硬,和影响伸屈功能。告诉病人和家属防止肘强烈牵伸动作。②用中医中药治疗促进血肿吸收,疼痛减轻。骨化性肌炎急性期,x线片骨化性肌炎边缘清晰一般需要2~3个月。③手术治疗不能操之过急,要等骨化性肌炎成熟才能手术,一般要在1年以上,手术应在肌肉内进行,不要剥离骨膜,止血要完善防止术后血肿和碎骨残留。术后短期石膏固定加用止血药和类固醇药物,促进止血和吸收以利改善肘关节功能。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