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白斑病,按它字面的意思来理解,就是口腔内出现白色斑点。但不是出现白色斑点就是口腔白斑病,如若各位朋友发现口腔内出现白色斑点,那还需要进一步的诊断。那么,我们到底该如何让去诊断口腔白斑病呢?
1.白色水肿(leukoedema)
中年以上男性较女性多见,面颊部丰满者发生的可能性更多,白色水肿少自觉症状,故极少因此而就诊,然而却很容易在口腔科临床上发现,白色水肿可能是正常粘膜变异,也可能与烟,酒,烫食刺激有关,双侧颊粘膜呈半透明苍白色,状似手指在水中侵泡过度后的皮肤,颊粘膜,间线区往往是水肿最隆起的部位,水肿区域表面光滑,界限模糊,有时可扩散至口角区与上下唇;但有时由于水肿明显而出现若干纵型或不规则皱褶,触诊柔软也无压痛,白色水肿一般不需治疗。
白色水肿的镜下所见,主要是棘层明显增厚而无角质层,棘细胞肿胀,越近浅层越明显,核消失或浓缩,胞浆不染色,深层棘细胞与基底细胞无异常,上皮钉不规则伸长,结缔组织少量炎症细胞浸润。
2.白色皱襞性龈口炎(white folded gingivostomatitis)
本病在出生时已经存在,但不明显,至青春期开始迅速发展,并逐渐保持稳定状态,但不随年龄的增长而加重,皱襞性龈口炎是少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除了口腔粘膜外,还可发生在鼻腔,肛门与外阴,本病也称白色海绵状痣(white spongy nevus)。
损害呈灰白色或乳白色,表现为皱襞状,海绵状,鳞片状粗厚软性组织,触诊时,这些部位虽仍保持粘膜的柔性与弹性,但状如海绵,颊粘膜损害较多见,其它部位也可罹患,甚至波及整个口腔粘膜,较小的鳞片状组织能被揭去,揭去时无痛并露出浅粉红色,光滑,不溢血的“表面”而类似正常粘膜,口服维甲酸疗效显著。
白色皱襞性龈口炎的镜下所见:鳞状上皮显著增厚,甚至可达40~50层以上而无粒层,角化不全,棘细胞肿胀,越近表面越明显,胞浆不染色,结缔组织有少量炎症细胞浸润。
以上就是诊断口腔白斑病的基本方法,对于口腔白斑病这种极为隐匿的疾病,大家应该擦亮大家的眼睛,努力识别,尽早的进行治疗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