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白斑的发病率是50%,这种病以50~60岁为发病高峰,多发生于男性。口腔白斑长在舌头上、牙黏膜上,比较粗糙,大小不一,直径从几毫米到几厘米不等,一般是一块白斑。刚开始时不痒也不痛。但用手触摸时可以感觉到白斑下有红豆大小的硬块。
引起口腔白斑的因素有以下几种:
1.吸烟等理化刺激
流行病学的调查显示,白斑的发生率与吸烟史的长短及吸烟量成正比关系,每日吸烟支数×吸烟年数>400支/年,发生白斑的危险度增加。其次,喜饮烈性酒、食过烫或酸辣食物、嚼槟榔等局部理化刺激也与白斑发生有关。
2.念珠菌感染
口腔白斑患者中,白色念珠菌检出率为34%左右,其中除白色念珠菌外,星状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可能与白斑的发生也有密切关系。伴有白色念珠菌感染的“念珠菌性白斑”容易发生恶性病变。
3.微量元素
研究发现,机体中的微量元素锰(Mn)、锶(Sr)和钙(Ca)的含量与白斑发病呈显著性负相关,其中Mn的含量与内斑的关系更为密切。Mn与酶的形成有关,而白斑的发生与组织代谢异常有联系。
4.微循环改变
白斑患者黏膜病损处存在微循环障碍,在使用活血化瘀方法治疗,改善微循环状况后,病变缓解或消失。因而考虑白斑与机体微循环状况有关。
温馨提示:在生活中应注意以下口腔白斑的症状,发现有以下情况及时到医院治疗:
一是斑块状,口腔内出现白色或灰白色均质型较硬的斑块,平或稍高于黏膜表面,不粗糙或略粗糙,可无症状或轻度不适感。斑块可为乳白色,表面隆起,呈结节状、颗粒状或乳头状,很粗糙或有龟裂,摸上去较硬,有不适感;
二是颗粒状,多见于口角区黏膜。在充血的黏膜上白色损害呈颗粒状突起,表面不平,可有小片状或点状糜烂,刺激它有轻微痛感;
三是皱纹纸状,多发于口底及舌腹,表面粗糙,边界清楚,周围黏膜正常,白斑呈灰白色。患者除粗糙不适感外,刚开始感觉不到其它症状,有的表现为刺激痛等症状;
四是疣状,损害呈乳白色,厚而高起,表面呈刺状突起,粗糙,质稍硬。疣状损害多发生于牙槽嵴、唇、上腭、口底等部。
五是溃疡状,在增厚的白色斑块上,有糜烂或溃疡,可有反复发作史,疼痛。白斑好发部位为两颊,其次是舌、唇、牙齿等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