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皮过长共有几种类型 包皮过长的判断标准是什么_包皮包茎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时间:2017-07-06
【导 读】包皮过长我们应该已经不会陌生了,包皮过长的发生不仅影响男性的生殖系统健康,更重要的是如果包皮内存留了细菌,在姓生活的时候很有可能会传染给女性.所以大家一定要引起重视,那么大家知道包皮过长有哪几种类型吗,它的判断标准又是什么呢,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一

  包皮过长我们应该已经不会陌生了,包皮过长的发生不仅影响男性的生殖系统健康,更重要的是如果包皮内存留了细菌,在姓生活的时候很有可能会传染给女性.所以大家一定要引起重视,那么大家知道包皮过长有哪几种类型吗,它的判断标准又是什么呢,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方面的内容:

  一、包皮过长有哪些类型?

  类型1、半包型:半包型,即平时龟头只露出一半,龟头虽然可以保持干燥,但如果包皮口过于狭窄,阴茎勃起时龟头充血膨大,不能穿过狭窄的包皮口,使包皮过度牵拉导致疼痛难忍.

  类型2、全包型:全包型包皮过长,是指包皮将整个阴茎头都盖住,但是能后翻,露出龟头,包皮可复位,较常见,往往患者无明显感觉,就忽视治疗.全包型可引起多种疾病,危害极大.

  类型3、先天粘连型:包皮过长有哪些类型?专家指出,包皮将整个阴茎头都盖住,而且包皮内层皮肤与龟头粘在一起.龟头无法与阴道直接摩擦,患者无法体验快感,也无法完成正常的性生活.这是先天粘连型包皮过长.

  类型4、包皮嵌顿型:包皮嵌顿型包皮过长,是指勉强可以将包皮后翻,但包皮口很紧,当强力后翻时,使得狭窄的包皮口卡在龟头上,不能回复,患者出现剧烈的、撕裂般的疼痛,阴茎头充血、水肿、甚至发生坏死现象.

  二、包皮过长有哪些判断标准?

  1、排尿的时候,包皮会鼓起如球状,排尿也会觉得困难.

  2、包皮过长的诊断有何依据?专家称,患者在排尿以后,最后的几滴尿液不易排尽.

  3、包皮口比较紧,用力可以将包皮翻转至冠状沟,但是不能自然的回复,需要借助外力来回复.

  4、包皮虽然能够上翻露出龟头,但是包皮口很小,上翻的时候比较困难.

  5、包皮口覆盖住龟头或者大部分的龟头,这是判断有没有包皮过长标准之一.

  6、包皮过长患者会有经常性的包皮发炎.

  7、包皮过长的诊断方法有哪些?专家称,在勃起的时候,龟头不能露出,用手下拉包皮以后才能让龟头显露,这也是判断包皮过长的标准.

  上述文章就是我今天就包皮过长的类型以及判断标准,相信在大家看完之后都会对包皮过长更加了解.并对男性朋友有所帮助,包皮过长的治疗还是越快越好的.所以您确诊以后希望广大男性朋友在还没有其他病症出现的同时,及时就医.

标签:
看了又看
  • 女童误服纽扣电池长达16小时 差点胃穿孔

    女童误服纽扣电池长达16小时 差点胃穿孔

    新华社哈尔滨4月5日电(记者张玥)花生、硬币、电池、纽扣、瓶盖、天线……如果说这些都是“杀手”,您相信吗?哈尔滨市儿童医院近日就接诊了一名2岁女孩,误服纽扣电池长达16个小时。2017年以来,这一医院已接诊此类气...

    包皮包茎
    2017年04月13日
  • 陷入“中年危机”的90后们应该好好想一想“我是谁”

    陷入“中年危机”的90后们应该好好想一想“我是谁”

    90后“中年危机”的说法在青年群体中不胫而走,不论这是自我调侃还是真实的看法,作为心理学尤其是青年心理问题的观察者,我都感到些许迷惑与焦虑。中年危机一般是指人到中年,因面临衰老、压力、婚姻、事业、子女等...

    包皮包茎
    2017年04月13日
  • 女人小便后要擦干吗?日常阴部卫生该注意什么

    女人小便后要擦干吗?日常阴部卫生该注意什么

    生活中大多数女性如厕都离不开卫生纸,然而,前阵子有流言认为这恰恰是导致妇科疾病的潜在危险因素。因为现在很多卫生纸都是再造纸,其中带有大量的细菌,过分频繁地用纸巾擦拭,细菌很容易在阴道处停留并滋生,最好...

    包皮包茎
    2017年04月13日
  • 儿童误吞异物"五花八门" 日常看管应格外注意

    儿童误吞异物

    新华社哈尔滨4月5日电(记者 张玥)花生、硬币、电池、纽扣、瓶盖、天线……如果说这些都是“杀手”,您相信吗?哈尔滨市儿童医院近日就接诊了一名2岁女孩,误服纽扣电池长达16个小时。2017年以来,这一医院已接诊此...

    包皮包茎
    2017年04月13日
猜你感兴趣

QQ:474560388
邮箱:474560388@qq.com
扫码关注
求医就诊健康网
www.hnsyyy.cn

©2025 求医就诊健康网站版权所有网站备案/许可证号:豫ICP备16018176号
声明:本站(www.hnsyyy.cn)图/文均来自于网络收集,仅供病友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