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囊是否健康不仅关系着男性的身体,同时也使整个家庭受到影响,所以这类的疾病一定要提早预防.由于阴囊湿疹疾病患病部位比较特殊,在患者的私处,一些患者难以启齿,导致一些患者的病情加重,对患者身体的危害更大,甚至会影响到患者的其他器官,为此,这种疾病预防非常重要,我们该如何进行预防呢?下面让我们看看专家如何说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阴囊湿疹疾病的预防
内裤宜宽松舒适,最好为纯棉制品,不要穿过紧的内裤,及时换洗内裤,尤其是运动后,要及时清洁换洗内裤,饮食上,多食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不吃或少吃腥辣之品,有阴囊瘙痒时,要积极治疗,勿过度搔抓和烫洗,尤其是勿用肥皂水烫洗.
本病对称发生,常波及整个阴囊,患处奇痒,病程持久,反复发作,屡治不愈,急性期可有丘疹,小疱,脓疮,糜烂,渗出,结痂等多种变化,在慢性期则表现为皮沟加深,皮肤肥厚,阴囊皮肤粗糙如革,即民间所说的"绣球风",若迁延失治或治不得法,可出现急性期与慢性期互相转变,迁延多年.值得重视的是一旦出现阴囊的奇痒,渗出,结痂,肥厚等情况, 且久治不愈,均应想到是本病所致.
阴囊湿疹这种疾病的临床具体表现
急性表现为阴囊表皮可见针头大小的,成群的丘疹和水疱,边缘呈弥漫性,继续发展时,水疱有时融合形成较大的疱,疱破裂后形成糜烂面,有渗液,浆液干燥后形成痂,阴囊红肿,有继发感染时则有脓液流出,之后炎症逐渐减轻,红肿渐消,分泌物减少,丘疹和疱疹不再发生,糜烂愈合,但有部分病人由于搔抓皮肤显著浸润变厚,形成或多或少的苔藓样变,则急性湿疹已向慢性湿疹转化.
慢性湿疹根据临床表现分为干燥型和潮湿型两种,潮湿型整个阴囊肿胀突出,有轻度糜烂,溢液,结痂和显著浸润,肥厚,皱纹深阔,稍发亮,色素加深,阴囊比正常显著增大,由于严重瘙痒间有累累抓痕,另一种为干燥型,水肿变厚不如前者突出,有薄痂和鳞屑,呈灰色,由于浸润变厚,间有裂隙,可有不规则的色素消失.
阴囊湿疹的中医治疗方法.
由于阴囊湿疹和其他部位的湿疹一样与过敏有关,所以用于治疗过敏的药物都可以用来治疗阴囊湿疹.中医治病主要是辨证施治.中医常把阴囊湿疹分为湿热下注证和阴亏血燥证两型来治疗.湿热下注证相当于急性阴囊湿疹,阴亏血燥证相当于慢性阴囊湿疹.
(1)湿热下注证:可见阴囊起粟米大小的丘疱疹和小水疱,皮肤有灼热感,搔抓后,渗液较多,糜烂结痂,常浸湿内裤.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这是由于湿热之邪循经下注于阴部所致.治疗宜清热除湿.常用方药为龙胆泻肝汤加减,药用:龙胆草10g、黄芩10g、柴胡10g、赤芍10g 、山栀子10g、苦参10g、泽泻10g、木通10g、地肤子20g、生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剂.
(2)阴亏血燥证:可见阴囊皮肤皱折变粗变深,搔破后渗出血水,夜间瘙痒剧烈.舌红,少苔,脉细滑.这是由于湿热之邪日久伤及阴液,致阴亏血燥所致.治疗宜滋阴养血润燥,常用方药为当归饮子加减:当归10g、熟地20g、白芍10g、川芎10g、玄参10g、荆芥10g、防风10g、白鲜皮 30g、白蒺藜 10g、生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剂.
任何一种疾病都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因为任何一种疾病都会对我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近年来,阴囊湿疹疾病患者不断增多,为了我们的身体不受疾病的困扰,我们一定要对阴囊湿疹这种疾病进行有效预防,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做好这种疾病健康知识的宣传工作,还应该告知患者自己应该怎么做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