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的原因 老便秘留神甲减_甲减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时间:2017-06-14
【导 读】杨女士被便秘折腾已有一年多了,总是感觉排便困难,大便次数由原来的一天一次减到三四天一次,还感觉腹胀、浑身没劲、总想睡觉,小腿肿胀,体重也明显增加了。她辗转多家医院求治先后被诊断为慢性结肠炎、功能性消化不良等,医生开了许多调理肠胃的药,但吃

  杨女士被便秘折腾已有一年多了,总是感觉排便困难,大便次数由原来的一天一次减到三四天一次,还感觉腹胀、浑身没劲、总想睡觉,小腿肿胀,体重也明显增加了。她辗转多家医院求治先后被诊断为慢性结肠炎、功能性消化不良等,医生开了许多调理肠胃的药,但吃后病却没有好转,对此杨女士非常苦恼。

  最近单位例行体检时医生发现她患有甲状腺功能减退(简称“甲减”),原来其便秘正是甲减闹的。经过甲状腺激素补充治疗后,其便秘情况得到明显改善。

  据专家介绍,提起便秘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肠胃问题,其实引起便秘的原因有很多,甲减就是其中一种。

  

  甲减是指由于甲状腺分泌的激素减少、机体代谢率降低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起病比较缓慢,病情严重的患者,可能有特征性浮肿(用手指按浮肿皮肤并不凹陷)。甲减的产生与饮食中缺碘、甲状腺炎、手术切除后不注意补充甲状腺激素等因素有关。

  当甲状腺激素减少时,身体的生理功能会相应下降,神经系统兴奋性降低,胃肠道功能减退、肠道蠕动缓慢,往往容易形成宿便,从而导致便秘。由于甲减症状不典型,从发病到明确诊断所需的时间一般比较长,因此,容易导致误诊误治。

  专家提醒大家,近年来,甲减发病率增加,且趋向年轻化,日常生活中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便秘、记忆力下降、疲劳乏力、反应迟钝、怕冷、出汗减少、心动过缓、厌食、腹胀、小腿浮肿、体重增加等症状时,应想到甲减的可能。

  最好到医院的内分泌专科查查甲状腺功能,而且排查时最好全面检查甲功七项或八项,以便早诊早治。与此同时,预防甲减还应该从饮食方面入手,注意合理、适量补碘,不能长期盲目补碘,以免引起甲状腺自身免疫性疾病,进而导致甲减。 

  甲减患者饮食宜忌与治法

  宜温补,忌寒凉

  中医认为,阳气有温煦机体、促进气血运行的作用,阳虚则寒。甲减患者怕冷、喜热、乏力,多属中医的阳虚,适宜温补。在肉类食品中,羊肉、狗肉、鹿肉、牛肉等性属温热滋补,适宜甲减患者在冬季食用。从现代医学角度讲,蛋白质摄入不足时,甲状腺功能有低下趋势,供应足够的蛋白质和热量,能改善甲状腺功能。蔬菜中韭菜、山药可以温阳健脾,瓜果类中胡桃肉可以补肾温阳,甲减患者宜多食用。但寒凉生冷之品如冷饮、苦瓜、西瓜、菊花茶等则少吃为好。

  碘是制造甲状腺激素的原料,海产品含碘丰富。甲减患者甲状腺激素不足,多吃海产品既可以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合成,还有软坚散结作用,对抑制甲状腺肿大和结节有帮助。因此,甲减患者宜食用海产品如海参、虾、牡蛎、海带、紫菜等。但螃蟹性凉不宜多吃,我们平时吃螃蟹蘸姜末也是为了避免其寒性。由于甲减患者胃肠功能减弱,容易出现消化不良、腹胀等问题,食用海产品最好清蒸,不仅能保持味道的鲜美,还避免油腻,减轻胃肠负担。

  宜低盐,忌偏咸

  甲减患者由于黏液性水肿常常手足肿胀、身体发胖,咸的食物会引起水、钠潴留而加重水肿。虽说甲减患者不像肾病患者那么严格要求限制食盐的摄入,但也要少吃偏咸的食品如腌制的咸菜等。

  甲减中医分型与治法  

  脾肾阳虚

  患者表现为:神疲乏力,嗜睡倦怠,记忆减退,头晕目眩,耳鸣耳聋,腰膝酸冷,畏寒肢冷,皮肤干燥脱屑,毛发干枯易落,便秘,全身浮肿,舌苔白腻,男子阳痿,女子月经不调,舌淡体胖有齿痕,舌苔白腻,脉沉细或沉迟。

  [治法] 健脾温肾。

  [方药] 四君子汤合右归丸:附子12克(先煎),肉桂7克,杜仲16克,山萸肉12克,菟丝子15克,鹿角胶35克,熟地25克,枸杞子12克,当归12克,党参16克,白术12克,茯苓25克,炙甘草7克。

  心肾阳虚

  患者表现为:心悸心慌,胸闷憋痛,神倦嗜卧,形寒肢冷,舌淡嫩,苔白水滑,脉沉迟或结代,可见头晕耳鸣耳聋,腰膝酸软,男子阳痿,女子月经不调。

  [治法] 温通心阳,补肾益气。

  [方药] 桂枝甘草汤合金匮肾气丸加减:桂枝12克,炙甘草12克,制附片12克(先煎),肉桂4克,熟地25克,山萸肉12克,淮山药25克,茯苓25克,泽泻12克,丹皮12克。胸痛加川芎12克,薤白12克,郁金12克,元胡12克;神倦乏力加炙黄芪35克。

  阳气衰竭

  此型常见于黏液性水肿昏迷的患者,表现为神昏肢厥,皮温下降,声低息微,肌肉弛张无力,舌淡体胖,脉微欲绝。  

  [治法] 振奋阳气、救逆固脱。

  [方药] 四逆汤:制附片12克(先煎),干姜12克,人参12克,炙甘草12克。


标签:
看了又看
猜你感兴趣

QQ:474560388
邮箱:474560388@qq.com
扫码关注
求医就诊健康网
www.hnsyyy.cn

©2025 求医就诊健康网站版权所有网站备案/许可证号:豫ICP备16018176号
声明:本站(www.hnsyyy.cn)图/文均来自于网络收集,仅供病友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