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腹泻的主要症状为大便变稀,次数增多。如蛋花汤状或泡沫状,可呈黄绿色,或混有少量黏液及不消化的肥皂块样的物质,偶有恶心、呕吐。轻型患儿可无失水,较重的可伴有轻到中度失水。重型患儿腹泻次数每日可达十余次,甚至数十次,丢失水分较多,可伴有发热、食欲差、呕吐,有中度或重度的失水,以及电解质丧失与酸碱平衡失调的症状,致使婴儿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腹痛,并伴有皮肤苍白、干燥,眼窝、前囟下凹,哭时泪少,四肢发凉,尿量减少等,进而可发生休克。
治疗婴儿腹泻应分析其病因,给予相应的处理。如由喂养不当引起的,要合理哺育,循序渐进地添加辅助食品。急性腹泻期则应停止给予不易消化的食物和脂肪类食物,呕吐严重的应暂时禁食6~8小时,使消化道休整后再喂食。用母乳喂养者,则先恢复哺乳,人工喂养者可给米汤、稀牛奶或低脂奶。由气候变化引起的,要注意保暖或散热,使婴儿有一个相对恒温的环境。对于秋冬季常见的病毒性腹泻,则以纠正失水,补充电解质及对症治疗为主。对细菌性腹泻,需给予药物治疗,一般3~5天即可,最长不超过1周。
轻度或中度失水,无呕吐者可少量多次饮用淡盐水(每1000ml水中加入食盐3.5g)。如有“补液盐”服用则更好。婴儿按每天每千克体重需100~150ml计算即可。吐泻严重者,则需静脉输液。腹泻迁延不愈,但无发热,大便中也无黏液脓液的,可用止泻收敛药,如鞣酸蛋白、复方苯乙哌啶等。
预防婴儿腹泻,要加强保健,出生几个月以内的婴儿应提倡母乳喂养。注意气候变化,加强护理,热天多喂水,夏季不宜给婴儿断乳。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