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儿童焦虑症的真正原因_焦虑症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时间:2017-07-07
【导 读】儿童焦虑症常见于学龄儿童,以女孩为多见.这类儿童常常因学习成绩差,对陌生环境反应敏感,而担心害怕,甚至恐惶不安,哭闹不停,对老师的批评,同学的看法非常敏感,常常担心被别人嘲笑,对尚未发生的情况. 产生过分的关注,并伴有无根据的烦恼.对日常一些微不足道的

  儿童焦虑症常见于学龄儿童,以女孩为多见.这类儿童常常因学习成绩差,对陌生环境反应敏感,而担心害怕,甚至恐惶不安,哭闹不停,对老师的批评,同学的看法非常敏感,常常担心被别人嘲笑,对尚未发生的情况.

  产生过分的关注,并伴有无根据的烦恼.对日常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也显得过分焦虑.当急性焦虑症发作时,患儿表现为过度烦躁,焦虑不安,伴睡眠不好,做恶梦,讲梦话,食欲不振,心跳,气促,出汗,尿频,头痛等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的症状.患儿夜间往往不敢单独睡,怕黑暗,常需要妈妈陪伴,常伴夜间遗尿.

  儿童焦虑症与先天素质和后天环境因素有密切关系.这类孩子本来就有敏感,自信心不足,自尊心又很强的性格特点,容易紧张,多虑.他们的家长也常有敏感、多虑的表现,而且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不当.

  造成儿童焦虑症的重要原因有:

  有的家长对孩子过于苟求,只知"望子成龙",而不考虑这些要求是否超过了孩子智力发育不平,孩子摄于家长的权威,整天处于紧张状态,久而久之,便导致了过度焦虑反应.

  有的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在家中对其百依百顺,这同样使孩子不能正确地估计自己.当孩子走出家庭,在社会上或学校中碰到一些不顺心的事时,就容易发生过度焦虑.

  有些教师的教育方法不当,过度地追求"高分数"、"高升学率",搞"题海战术"等,教育内容过多,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使孩子负担太重,接受不了,也易形成过度焦虑反应.

  对于已经出现焦虑症状的患儿,严重的病例,要进行心理治疗,如支持性心理治疗、行为治疗等.有的患儿还要配合药物治疗,如服用抗焦虑药物、佳静安定等.但这类药物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不可随便服用.

  对于轻症患儿,主要是教育方法及心理支持的问题.先要弄清楚孩子发生焦虑反应的原因,取得他的信任与合作.凡属客观原因,能够解决的问题应尽量给予解决;属于主观原因,要帮助患儿正确认识这些原因与发病的关系,逐渐引导患儿从主观上努力克服焦虑,当症状逐渐消失后,要引导孩子多参加一些集体活动,消除过去那种紧张的心理,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培养其开朗的性格,防止症状复发.

  创造宽松的家庭及教育氛围.尤其是对于本身属于抑郁质的儿童,更要给予更多的宽容.

  在学龄期居多,但是现在存在严重的幼儿园小学化现象,使学龄前儿童也容易出现焦虑症.

标签:
看了又看
  • 家长的焦虑伴随着孩子每一步

    家长的焦虑伴随着孩子每一步

    20年前,为了孩子升学而紧张的家长,主要是一些高考生的家长.现在焦虑的家长已经从高考生家长群体蔓延到中考生家长、小升初家长、幼升小家长……对此,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副主任医师刘琦说,适度的焦虑有助于人们提高效率,...

    焦虑症
    2017年05月25日
  • 孕妈脐带打“死结”缠住宝宝颈部 母子有惊无险

    孕妈脐带打“死结”缠住宝宝颈部 母子有惊无险

    本报讯(记者刘璇 通讯员张璟祎)“如果宝宝稍大一点,或是再多耽误一会儿,胎儿很可能就命丧腹中了。”昨天,说起小长假接生的脐带打了个“死结”的孕妈,市妇幼保健院的助产士们心里还发凉。 家住汉阳的李女士怀孕...

    焦虑症
    2017年04月13日
  • 吃春笋吃到吐血? 时令菜不是你想吃 想吃就猛吃

    吃春笋吃到吐血? 时令菜不是你想吃 想吃就猛吃

    春雨绵绵,竹笋破土而出,春笋以其营养丰富、笋体肥嫩、美味爽口被誉为春天的“菜王”。可就在近日,一位大妈因连吃5天春笋呕血,一位壮汉则在吃了3片笋干之后被送上手术台。如今,新鲜的蔬菜伴随着浓浓的春意开始陆...

    焦虑症
    2017年04月13日
  • 防癌效果最好的3类家常菜 总有一款你爱吃

    防癌效果最好的3类家常菜 总有一款你爱吃

    据《2013年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显示,2010年,我国新发肿瘤病例数约为309万例,即平均每天确诊8474人,每分钟约有6人被诊断为癌症。而约35%的癌症和饮食因素有关。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日前发布了预防...

    焦虑症
    2017年04月13日
猜你感兴趣

QQ:474560388
邮箱:474560388@qq.com
扫码关注
求医就诊健康网
www.hnsyyy.cn

©2025 求医就诊健康网站版权所有网站备案/许可证号:豫ICP备16018176号
声明:本站(www.hnsyyy.cn)图/文均来自于网络收集,仅供病友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