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生抑郁症的因素_抑郁症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时间:2017-05-30
【导 读】抑郁症是当今社会最常出现的疾病之一,这个可怕的疾病对于人体的身体与心里都有着严重的伤害,严重的会有轻生的想法出现,这种惨剧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的实例。下面就请专家为大家介绍一下产生抑郁症的因素。 产生抑郁症的因素1、社会与环境因素: 一些研究提

  抑郁症是当今社会最常出现的疾病之一,这个可怕的疾病对于人体的身体与心里都有着严重的伤害,严重的会有轻生的想法出现,这种惨剧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的实例。下面就请专家为大家介绍一下产生抑郁症的因素。

  产生抑郁症的因素1、社会与环境因素: 一些研究提示,不良生活事件,如离婚、重病或屡遭不幸,可导致抑郁症。日常压力对我们的身体也有看不见的不良影响,事实上可以促成更大范围的疾病,包括心脏病、感冒和抑郁症。对于已经容易患抑郁症的人,如果持续处于暴力、忽视、虐待或贫穷之中,那么更可能会患上这种病。

  产生抑郁症的因素2、生物化学因素: 一个人患有抑郁症时,大脑中往往有某些被称为神经递质的化学物质出现减少。人们认为,如果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这两种神经递质之间不平衡,就可以导致抑郁症或焦虑症。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减少常常导致情绪低落、动力下降以及食欲和性欲改变。

  产生抑郁症的因素3、遗传因素:与许多其它疾病一样,抑郁症往往在家族中集中出现。若父母中有一人患抑郁症,则孩子患该病的机会增加10%~13%;在完全相同的孪生子中,这个数值还要大。如果孪生子中有一人患抑郁症,那么另一个人在一生中患抑郁症的可能性是70%。然而,在有明显抑郁症家族史的人中,许多人甚至在持续紧张的情况下也从来不得这种病。反过来,有些患抑郁症的人根本没有抑郁症的家族史。

  产生抑郁症的因素4、躯体疾病因素: 许多躯体疾病和状况,如中风、心脏病发作、癌症、慢性疼痛、糖尿病、激素紊乱和晚期疾病,往往可以导致抑郁症。如果你或者你认识的人患有躯体疾病,而且有淡漠症状或者无法解决自己的基本生理需要,应该与医生联系。这些症状可能是对躯体疾病的情绪反应或主观反应,也可能是这个人合并有需要治疗的抑郁症。

  产生抑郁症的因素5、人格因素:悲观、自信心低、有不良的思维模式、过分烦恼或者感觉几乎无法控制生活事件的人较容易发生抑郁症。

  产生抑郁症的因素6、其它因素: 一些药物可以造成抑郁症(如利血平)。更多信息请向医务人员咨询。另外,经常过多饮酒有时也可以导致抑郁症。

  通过上面介绍的内容,大家对于产生抑郁症的因素有了一定了解吧。希望朋友们在生活当中尽量保持良好的心态。

标签:
看了又看
  • 春季“三流”来袭 早早预防免受疾病侵害

    春季“三流”来袭 早早预防免受疾病侵害

    由于春天气候变化无常、忽冷忽热,很多抵抗力低的人在春天都会生病,其中常见的就有以下三种流行性疾病,即流行性感冒、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面对这些疾病,就要做到未病先预防、得病早治疗。下面我们围...

    抑郁症
    2017年04月13日
  • 澳研究称年轻人吸食冰毒脑部会变化 类似患上帕金森病

    澳研究称年轻人吸食冰毒脑部会变化 类似患上帕金森病

    【环球网综合报道】据澳洲“新快网”4月6日报道,南澳阿得雷德的研究人员发现,吸食冰毒的年轻人脑部会发生变化,类似于老年帕金森病患者的脑部变化。 据报道,南澳大学(UniSA)制药与医学科学学院(School of Pharmac...

    抑郁症
    2017年04月13日
  • 白天靓丽甜美晚上失眠难过 女生患微笑抑郁症

    白天靓丽甜美晚上失眠难过 女生患微笑抑郁症

    认识抑郁症 4月7日,世界卫生日,2017年的主题是:关注抑郁症——它离你并不遥远…… 若您持续两周以上,不明原因的心情抑郁、丧失兴趣或愉悦感,并伴有早醒、易疲劳、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困难……请注意——抑郁症的...

    抑郁症
    2017年04月13日
  • 卫计委:全国在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540万例

    卫计委:全国在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540万例

    中新网北京4月7日电(汤琪)4月7日是世界卫生日。记者从国家卫计委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截至2016年底,全国在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540万例,管理率达88.7%。其中,精神分裂症患者数约占在册患者总数的3/4。 7日上午,...

    抑郁症
    2017年04月13日
猜你感兴趣

QQ:474560388
邮箱:474560388@qq.com
扫码关注
求医就诊健康网
www.hnsyyy.cn

©2025 求医就诊健康网站版权所有网站备案/许可证号:豫ICP备16018176号
声明:本站(www.hnsyyy.cn)图/文均来自于网络收集,仅供病友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