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绞痛临床表现及治疗_冠心病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时间:2017-05-30
【导 读】心绞痛 心绞痛是一种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而导致的短暂性发作性胸骨后疼痛。多发生于40岁以上,男性多于女性,脑力劳动者较多。本病属于中医学“胸痹”、“胸痛”、“真心痛”范畴。 [临床表现] 1.典型心绞痛发作有五大特点(1)突发的胸痛,位于胸骨体中上部
心绞痛
心绞痛是一种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而导致的短暂性发作性胸骨后疼痛。多发生于40岁以上,男性多于女性,脑力劳动者较多。本病属于中医学“胸痹”、“胸痛”、“真心痛”范畴。
[临床表现]
1.典型心绞痛发作有五大特点(1)突发的胸痛,位于胸骨体中上部的后方,可放射至左肩、左背,左上肢前内侧达无名指与小指。
(2)疼痛的性质为钝性疼痛,呈缩窄性、窒息性或伴严重的压迫感。重者出汗,脸色苍白,常迫使患者停止活动。
(3)常有一定的诱发因素,如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受寒、饱餐、过度劳累等。
(4)历时短暂,常为1—5分,很少超过10—15分钟的。(5)休息或含用硝酸甘油片后能迅速缓解。
2,通常临床上将心绞痛分为下,述两大类型。
(1)劳累性心绞痛:心绞痛的发作是由于各种心肌耗氧量的增加而诱发的,又可分为三型:
①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符合上述心绞痛的特点,病程持续一个月或一个月以上。
②初发型劳累性心绞痛:发作特征如上,但病程在一个月以内。
③恶化型劳累性心绞痛:原有稳定性心绞痛发作次数,严重程度及持续时间突然加重,且诱发做的活动量亦见下降,含用硝酸甘油的疗效减退。
(2)自发性心绞痛:其特点是疼痛的发作与心肌耗氧量的增加无明显的关系,可在休息、夜间发作,持续时间较长、程度较重,且不易为硝酸甘油所缓解。发作时心电图可出现st段下移和波改变.自发性心绞痛有特殊类型——变异性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sr段抬高,但含用硝酸甘油有效。这类心绞痛的发作往往与冠状动脉的较大分支发生痉挛有密切的关系。
[诊断]
主要依据心绞痛发作的特点、含用硝酸甘油后缓解、结合心电图、其他冠心病易患因素,除外其他原因所致的心绞痛,即可诊断。
[治疗]
1.西医药治疗:治疗原则主要是改善冠状动脉的供血和减轻心肌耗氧,并注意防治动脉粥样硬化,(1)休息:发作时应即休息,—般患者可获缓解。
(2)硝酸盐制剂:主要药物有硝酸甘油、消心痛等。硝酸甘油:1片,舌下含化;消心痛:10mg,1日3次。
(3)b—受体阻滞剂:常用的药物有心得安(背奈洛尔)、氧烯洛尔。心得安,每次10-30mg,每日3次。(4)钙通道阻滞剂:硝瞰苯啶(心痛定)、维拉帕米、地尔硫革等。心痛定,每次10mg,每日3次。
2.中医药治疗
(l)寒凝心脉:卒然胸痛,遇寒而发,心痛彻背,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苔白脉迟。
治法:祛寒活血,宜痹通阳。
方药:当归、瓜萎各12克,桂枝、厚朴、枳壳、薤白各10克,茯苓30克。
(2)心脉淤阻:心胸刺痛,痛有定处,两胁胀痛,心烦不宁,舌质紫暗或有淤斑,脉涩或有结代。
治法:活血化淤,通脉止痛。
方药:桃仁、虹花各12克,牛膝、生地、当归、赤芍、枳壳、川芎各10克,青皮、砂仁各5克,炙甘草6克。
(3)痰浊内阻:胸痛如窒,憋闷不舒,痛引肩背,气促心悸,苔腻脉滑。
治法:通阳什浊,豁痰开结。
方药:瓜蒌、薤白各12克,枳壳、陈皮、半夏、厚朴、桔梗、菖蒲各io克,茯苓30克,干姜5克,白蔻仁3克。(4)气阴两虚:胸闷胸痛,时作时止,心悸气短,怠倦乏力,头晕目眩,面色无华,舌红少苔,脉细弱无力。
治法:益气养阴,活血通络。
方药:党参、黄芪、茯苓各15克,生地、五味子、白术、当归、远志、白芍、山萸肉、川芎各10克,天冬、麦冬、甘草各6克。
[预防与调养]
1,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积极治疗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病症。
2.宜食清淡食物,少吃月巴肉、动物内脏及油腻食品;多吃鲜菜、水果、豆制品、瘦肉和鱼类。生活起居规律,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
标签:
看了又看
  • 冠心病冠脉造影别太随意 冠心病手术怎么做

    冠心病冠脉造影别太随意 冠心病手术怎么做

    起床后1~2小时和此后的10~12小时,尤以第一个高峰更为明显.以往人们发现高血压也有这种双高峰规律,即早晨7~9点和下午3~5点时血压升高,以致脑中风在这两个时间段也呈高发现象.这个规律对于冠心病的治疗和用药有重要指...

    冠心病
    2017年04月13日
  • 又到龙虾飘香时 吃小龙虾要注意什么?

    又到龙虾飘香时 吃小龙虾要注意什么?

    又是一年龙虾飘香时。最近,你有没有被朋友圈各路吃货半夜晒出的龙虾照刷屏?看着满桌红彤彤的小龙虾,真是馋死了。近日,笔者走访了几家夜宵店,发现小龙虾早在2月底就开卖了,比去年提前了大半个月。清明过后,天...

    冠心病
    2017年04月13日
猜你感兴趣

QQ:474560388
邮箱:474560388@qq.com
扫码关注
求医就诊健康网
www.hnsyyy.cn

©2025 求医就诊健康网站版权所有网站备案/许可证号:豫ICP备16018176号
声明:本站(www.hnsyyy.cn)图/文均来自于网络收集,仅供病友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