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处理好动与静的关系
慢性心衰症状明显期,体力活动应予限制,过多的体力活动无疑会加重心脏负担,加剧病情。此期的保健重点以静为主,以动为辅。不应提倡和强调完全卧床休息。长期卧床容易导致血流更慢,以至形成静脉血栓。十分凶险的脑梗塞往往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长期卧床还容易引发体位性低血压、虚弱等,特别是老年患者更易发生。因此,只要症状缓解,进入恢复、静止期,就应鼓励病人活动,以尽可能给血液增加动力,改善循环,减轻病人的不适应状态。此期的保健重点以动为主,动静结合。但活动必须循序渐进,开始可以在床上伸展四肢,再缓慢下床,在床边、室内漫步。3分钟、5分钟、10分钟,走走歇歇。适应一些时日后再逐渐缓慢增加活动量。病情好转,可到室外活动。漫步仍是可取的运动方法。体操、太极拳、气功等也是适宜的保健方法。如活动不引起胸闷、气喘,表明活动量适度,以后根据各人的不同情况,适当增加活动时间。但必须以轻体力、小活动量、长期坚持为原则。
处理好运动与心理状态的关系
慢性心衰病人普遍悲观、恐惧、信心不足。这对康复极为不利。临床研究证实,精神应激在心力衰竭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有时甚至诱发肺水肿。因此,慢性心衰病人必须具有豁达的心理精神状态,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有了信心,就会有运动勇气;有了勇气,就会有驱除恐惧的动力;有了动力,就会有坚持长期锻炼的毅力。面对现实,泰然处之,是摆脱疾病纠缠必须具备的心态。根据自己的性格、爱好、文化素养,可选择咏诗、绘画、抚琴、哼歌等保健活动方式锻炼。
正确处理好运动与药物的关系
运动是促进慢性心衰康复的重要环节,但千万不可把运动看成高于一切而忽视药物治疗。症状明显期应以药物治疗为第一选择,它毕竟是治疗慢性心衰的有效手段。正确的运动可以减少对药物的依赖,或最终脱离药物的长期维持。运动可以增强体质。合理的运动还可以促进药物从体内排泄,减少药物的蓄积中毒。正确的药物治疗和合理的运动相结合,才是慢性心衰病友永恒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