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对食药科普知识:关注多,了解少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时间:2017-08-03
【导 读】"如何更好地传播科学知识,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一门课程.这个调查告诉我们,科学知识的普及也要讲科学."国家食药监总局新闻宣传司司长颜江瑛近日在发布《全国食品药品科普状况调查(2017)》时指出.

    "如何更好地传播科学知识,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一门课程.这个调查告诉我们,科学知识的普及也要讲科学."国家食药监总局新闻宣传司司长颜江瑛近日在发布《全国食品药品科普状况调查(2017)》时指出.


    上述调查显示,公众食品药品安全意识较强,但安全知识较为薄弱.颜江瑛指出,调查反映出我国食药科学知识的普及存在内容杂乱、权威声音弱、传播渠道和形式低效等问题,导致公众对安全知识的高关注度和低了解度之间存在不小的裂痕.


    "要弥合这个裂痕,需要政府、企业、专家、媒体、公众等多方面共同努力,需要更加科学地去做科普."她说.


    科普内容须精准化


    《全国食品药品科普状况调查(2017)》由食药监总局新闻宣传中心委托尼尔森网联媒介数据服务有限公司开展,历时6个月完成.调查发现,绝大多数人都有着较高的食品药品安全意识,会关注相关安全知识,但真正了解食药安全知识的人并不多.


    食品领域94%的受访者关注安全知识,但相关知识了解者只有48%.药品领域关注安全知识的受访者占89%,但了解者只有29%.保健食品领域关注安全知识的受访者占59%,但了解者只有18%.


    这种高关注度与低了解度之间的反差,反映出科普的不足.调查显示,公众对食药科普内容的满意度偏低.他们认为,科普知识虽然较多,但是过于杂乱,不知道该信哪个;而且太专业、枯燥,实用性差,针对性弱,经常找不到需要的信息."公众更喜欢明确、直观、简单的科普内容,过于庞杂的内容让他们无所适从,难以判断."参与调查的尼尔森网联媒介数据服务有限公司副总裁牛存有告诉记者.


    "这还使得公众对食药科学知识的了解较为表面化、标签化."牛存有说,公众最关注原材料和添加剂,但对原材料的关注主要集中于是否纯天然,对添加剂的关注则是"有无",而非含量等合理使用问题.这一方面显示出他们对源头性安全问题的重视,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他们对专业与复杂的生产工艺知识的"排斥"与缺乏了解,这也是为什么棉花肉松等谣言流传甚广的原因.


    面对多而杂的科普现状,颜江瑛认为,亟须提高科普工作的针对性和科学性,推行精准科普."内容精准、传播精准、人群也要精准,将专业性的语言翻译成接地气的百姓语言.针对中老年人、青少年、婴幼儿、女性等不同群体,以及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同水平,制作更多针对性强、实用性好的科普作品."她说.


    政府发声要注意技巧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的传播变得更多元,这也给食药科学知识的传播带来机遇和挑战.调查显示,微信、互联网搜索引擎、微博等网络媒介的影响力快速增长.但是,网络媒体信息的真实性与实用性受到诟病,网上信息缺乏规范严格的把关与核查机制,导致"真假难辨".


    根据调查,铺天盖地的网络信息中,公众对政府部门官方网络渠道的接触率只有8.21%.政府宣传重在权威发布与内容制作,较少与社会媒体合作,导致其推广效果相对有限,权威声音淹没在复杂的网络媒体环境里,不能及时传播给更多人.


    除了传播渠道,传播形式也要改善.调查显示,公众对文字科普形式接触最多,但满意度偏低:内容不好看,太花时间,不方便.相比而言,尽管科普宣传片的接触率只有文字形式的一半,但满意度高居第一.而且,公众认为视频形式的科普可信度更高,尤其是真人实拍的科普短片.这一心理甚至被别有用心者抓住,利用真人实拍的短视频和直播形式传播食品谣言,如塑料紫菜谣言.


    食药监管部门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目前正在拓展新媒体渠道和内容展现形式,并与各大视频网站等互联网平台合作,如与百度百科合作,制作并投放科普视频."我们正在制作一部讲述‘吃货’故事的网络情景剧,通过妙趣横生的故事,让公众了解一些科学知识."颜江瑛告诉记者.


    此外,食药监总局还将推动建立相关政府部门间的协同联动机制,实现信息共享、沟通协作、快速联动反应,共同对错误信息的传播进行权威辟谣.


    审核科普专家资质


    科普,除了政府发声,权威专家的作用不可替代.近年来,各种"神医"、伪专家,以及在非自己专业领域频频发声的"万金油专家",让真正的专家被网友误解成了"砖家",失去了公众的信任,科普效果大打折扣.


    牛存有告诉记者,他们在调查访谈中发现,大家普遍反映专家水平参差不齐.同一个内容,"专家的观点不一致","一会儿说有问题,一会儿又说没有问题",不知道该相信哪种说法.


    "但是另一方面,食药安全知识具有较强的专业性,没有专业知识与背景难以了解情况,形成正确认知.这造成大家依赖专家的专业讲解,但是又不信任专家的矛盾."他说.


    这种矛盾亟须缓解.牛存有建议加强对科普内容与专家资源的审核,确保让科学正确的知识得到传播,以正视听."特别注意加强专家资质与能力的审核把关,选择真正的权威专家,提高相关知识的权威性与可信度,避免杂乱、甚至错误的知识给公众带来困扰."他强调.


    据颜江瑛透露,食药监总局正在建设一个开放式的科普专家库,并进行规范管理,不仅要保证选出来的专家权威科学,受公众信任,而且愿意接受媒体采访,遇到本领域的谣言能及时站出来辟谣.


    (记者 陈海波)

看了又看
  • 女星拍戏误食真安眠药 过量服用安眠药后该怎么急救

    女星拍戏误食真安眠药 过量服用安眠药后该怎么急救

    据香港媒体报道,有爆料者指陈佩思拍摄电影时,为了一场自杀戏吞了整瓶"道具药",一般拍戏都会用形状类似的糖果代替药品,没想到她吃到的竟是真的安眠药,"醒来已经在医院",且在之前一度送进加护病房,差点连命都没有了.不...

    寻医问药
    2017年04月28日
  • 专家:猪肺、牛肺加工的"牛肉干"危害健康

    专家:猪肺、牛肺加工的

    3月31日,有媒体爆出,某年销售百万的“牛肉干”竟然是猪肺和牛肺加工而成的。这让平日里爱吃牛肉干的小伙伴着实吃了一惊! 据警方查明,贵州安顺的“乐呵呵”牌酒鬼牛肉、烧烤牛肉、麻辣牛肉无一例外是用猪肺、牛肺...

    寻医问药
    2017年04月13日
  • 老人吃馒头咽喉被卡呼吸困难瞬间瘫软 幸获抢救

    老人吃馒头咽喉被卡呼吸困难瞬间瘫软 幸获抢救

    长沙晚报讯(记者 唐江澎 通讯员 杨婕)吃了一个在微波炉里烤得发硬的馒头后,不久前因中风偏瘫住在长沙三真康复医院76岁的陈佑庭(化名)老人突然脸色发白、嘴唇发乌、呼吸困难,人瞬间瘫软了下去……经医护人员紧...

    寻医问药
    2017年04月13日
  • "健康谣言"为何难禁? 如何建立通畅的辟谣机制?

    原标题:“健康谣言”为何难禁? 春茶含过量农药、摸购物小票会致癌、红籽草莓含染色剂、面条残留物是塑化剂、疫苗危害巨大……近段时间,数则“健康谣言”引爆微信朋友圈。就在今年2月,一则“塑料紫菜”谣言一度导...

    寻医问药
    2017年04月13日
猜你感兴趣

QQ:474560388
邮箱:474560388@qq.com
扫码关注
求医就诊健康网
www.hnsyyy.cn

©2025 求医就诊健康网站版权所有网站备案/许可证号:豫ICP备16018176号
声明:本站(www.hnsyyy.cn)图/文均来自于网络收集,仅供病友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