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每年约有25万新病人产生。食管癌的临床治疗虽有进步,但效果仍然令人沮丧,5年生存率不到10%,因此,预防发病将是21世纪食管癌研究的重点。目前,国内外均认为,经济、有效和实用的癌症预防有赖于“个体化”预防,而要做到个体化预防,就必须弄清楚谁更易患食管癌。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的林东昕教授率课题组,着重研究了我国食管癌高风险个体致癌物代谢基因多态和与dna损伤修复有关的基因多态对食管癌易感性的影响,并取得重要结果。他们通过较大样本(2200余例)的病例对照研究,分析了10多个致癌物代谢和dna修复基因多态与食管癌的关系,发现rsal识别的致癌物代谢酶cyp2e1基因的cl/cl基因型和gstm1基因缺失基因型是中国人食管癌的遗传易感因素,这两个基因有明显的协同作用,携带这两种基因型的人罹患食管癌的风险比不携带的人高8倍。他们还研究了3种不同cyp2e1基因型者肝脏cyp2e1酶的表达和活性水平,发现其活性水平cl/cl基因型>c1/c2或c2/c2基因型,阐明了cyp2e1基因多态影响食管癌风险的生物学机制。上述研究结果多数已在国内外杂志公开发表,而且多数为国内外首次报道。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