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丙酮尿症是由于苯丙氨酸代谢途径中酶缺陷所致,因患儿尿液中排出大量苯丙酮酸等代谢产物而得名。pku是氨基酸代谢障碍中较常见的一种,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其发病率随种族而异,约为 l/6000~l/25000,我国发病率约为1/16500。
【发病机制】
苯丙氨酸是人体代谢过程中必需的氨基酸之一,正常小儿每日需要的摄人量约为200-500mg,其中1/3供蛋白合成,2/3则通过肝细胞中苯丙氨酸-4-羟化酶的作用转化为酪氨酸,以供给合成甲状腺素、肾上腺素和黑色素等多种用途。在苯丙氨酸羟化作用过程中除了pah外,还必须有辅酶四氢生物蝶呤的参与,人体内的bh4。来源于鸟苷三磷酸(gtp),在其合成和再生途径中必须经过鸟苷三磷酸环化水合酶(gtp-ch)、6-丙酮酰四氢蝶呤合成酶(6-pts)和二氢生物蝶呤还原酶(dhpr)的催化。pah、gtp-ch、dhpr等3种酶的编码基因已经分别定位于12q24.1、14qll、4p15.1-p16.1;对6-pts编码基因的研究还在进行中。任一上述编码基因的突变都有可能造成相关酶的活力缺陷,致使体内苯丙氨酸发生异常累积。
本病按酶缺陷不同可大致分为典型和bh4缺乏型两种:典型pku是由于患儿肝细胞缺乏苯丙氨酸-4-羟化酶(pah),不能将苯丙氨酸转化为酪氨酸,因此,苯丙氨酸在血、脑脊液、各种组织和尿液中的浓度极度增高,同时产生了大量苯丙酮酸、苯乙酸、苯乳酸和对羟基苯乙酸等旁路代谢产物并自尿中排出。高浓度的苯丙氨酸及其旁路代谢物即导致脑细胞受损。同时,由于酪氨酸来源减少,致使甲状腺素、肾上腺素和黑色素等合成也不足。bh4缺乏型pku是由gtp-ch、6-pts或dhpr等酶缺乏所导致,bh4是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等芳香氨基酸在羟化过程中所必需的共同的辅酶,缺乏时不仅苯丙氨酸不能氧化成酪氨酸,而且造成多巴胺,5-羟色胺等重要神经递质的合成受阻,加重了神经系统的功能损害,故bh4缺乏型pku的临床症状更重、治疗亦不易。
绝大多数本病患儿为典型pku病例,仅1%左右为bh4缺乏型,后者约半数系6-pts缺陷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