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尿床问题常常让家长们感到困扰与担忧,尤其是当孩子到了八岁仍存在尿床现象时。儿科医生兰墨赭表示,面对这种情况,家长先别焦虑,了解原因并采取恰当措施是关键。
首先,要明确八岁孩子尿床可能的缘由。一方面,可能是生理因素作祟。部分孩子膀胱容量较小,储存尿液的能力有限,夜间稍有尿液产生便难以控制而尿床。还有的孩子存在泌尿系统感染,炎症刺激膀胱黏膜,使其敏感度增加,导致尿频、尿急,即便在睡眠中也易出现尿床状况。另外,若孩子患有先天性脊柱裂等隐性脊柱裂疾病,可能影响神经传导,使得膀胱括约肌功能失调,引发尿床。
从心理层面来看,孩子近期遭遇诸如父母争吵、家庭环境突变、在学校受欺负等紧张、焦虑情绪,也可能致使夜间遗尿。心理压力会干扰孩子的神经系统调节,打破原本正常的排尿反射机制。
在应对策略上,就医检查必不可少。家长应带孩子前往正规医院儿科或泌尿科就诊。医生一般会进行详细的问诊,了解尿床的频率,是每晚都发生还是偶尔出现;询问孩子白天排尿情况,是否有尿急、尿痛、尿频等问题;还会关注家族中是否有尿床史。
体格检查时,会着重检查外生殖器有无畸形,如尿道下裂、包茎等;腹部触诊排查泌尿系统肿块;同时,可能会要求孩子做一些简单动作,初步判断脊柱有无异常。
实验室检查方面,尿液常规检查至关重要,通过检测尿液中的白细胞、红细胞、蛋白等指标,能及时发现是否存在泌尿系统感染。若怀疑有其他潜在疾病,还可能进一步做血液检查、超声检查,查看肾脏、输尿管等泌尿系统器官形态与功能,必要时甚至会借助 X 光、CT 等检查脊柱情况。
一旦确诊为泌尿系统感染,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进行规范治疗,足疗程用药,彻底消除感染,随着炎症消退,尿床症状往往会随之缓解。若是膀胱容量小的问题,可通过膀胱功能训练来改善,如鼓励孩子白天适当憋尿,逐渐延长排尿间隔时间,每次排尿时尽量排空尿液,以增强膀胱储尿能力。
对于因心理因素导致的尿床,家长要给予孩子更多关爱与心理支持。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避免在孩子面前争吵、指责,多与孩子沟通交流,了解其内心想法,帮助缓解紧张情绪。还可以在睡前给孩子讲轻松的故事、听舒缓音乐,让孩子放松心情入睡。
日常生活中的习惯调整也助力不小。睡前两小时尽量减少孩子饮水量,避免摄入含水量多的水果,如西瓜等,防止夜间尿液过多。养成规律的作息时间,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睡眠,因为过度疲劳可能影响孩子夜间对排尿的控制。
此外,还可尝试一些中医辅助疗法,如中药敷贴涌泉穴等穴位,通过药物刺激穴位,调节脏腑功能,但需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进行。
兰墨赭医生强调,八岁孩子尿床大多可通过找准原因、对症处理得到改善,家长要保持耐心,陪伴孩子度过这段特殊时期,让孩子能安心成长,摆脱尿床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