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梦尿床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时间:2017-07-10
【导 读】夜深人静,本应是安睡无虞之时,可梦中“水患”频发却成了一些人难以言说的困扰。成人抑或孩童,做梦尿床绝非偶然,背后是生理、心理与环境等多因素交织的复杂“谜团”。

夜深人静,本应是安睡无虞之时,可梦中“水患”频发却成了一些人难以言说的困扰。成人抑或孩童,做梦尿床绝非偶然,背后是生理、心理与环境等多因素交织的复杂“谜团”。

一、生理机制“失灵”:膀胱与神经的“沟通障碍”

人体泌尿系统宛如精密机器,膀胱是“蓄水库”,神经负责传递“开闸放水”指令。睡眠时,本应是膀胱“低调蓄能”,待大脑适时发令排尿。但做梦尿床者,常是膀胱与神经“连线”出了岔子。

一方面,膀胱过度活跃捣乱。部分人膀胱逼尿肌天生敏感,稍有尿液充盈,便急切收缩,向大脑发送错误信号,好似吹响虚假“集结号”,大脑昏沉间误判形势,还没来得及阻止,尿液已决堤而出。尤其是儿童,膀胱容量较小,加上神经系统发育未臻成熟,调控阀门“把关不严”,更易在睡梦中失守。

另一方面,抗利尿激素“掉链子”。夜晚本该是它大量分泌,减少肾脏滤尿,让膀胱“轻松上阵”。可一旦分泌不足,肾脏加班加点过滤尿液,膀胱存储压力骤增,超过其耐受极限,即便大脑有短暂“警醒”,也难敌汹涌尿意,只能在梦中“溃败”。像患有糖尿病、尿崩症等疾病的人,抗利尿激素分泌紊乱,夜间尿床风险直线飙升。

二、睡眠结构“异动”:梦境与现实的“糊涂交融”

睡眠分浅睡、熟睡、快速眼动睡眠(REM)等阶段,正常情况各阶段有序切换。而做梦尿床常与REM睡眠异常脱不了干系。

REM睡眠期,大脑活跃似清醒,梦境纷至沓来,身体肌肉却呈松弛瘫痪态,本是防止梦游、坠床等意外的保护机制。但尿床者此时可能出现神经“短路”,大脑对膀胱控制中枢“休眠”,膀胱自行其事,尿液悄无声息渗出。且REM睡眠周期频繁转换、时长失控,扰乱整体睡眠节奏,身体在迷糊中无法及时应对尿意,悲剧就此发生。婴幼儿时期,REM睡眠占比高,加之神经系统稚嫩,所以尿床常见,随着成长,睡眠模式成熟,多数孩子才逐渐摆脱这一窘境。

三、心理阴影“作祟”:潜意识里的“紧张炸弹”

心理压力堪称隐藏的“催尿手”。曾遭尿床羞辱、批评的人,心底埋下恐惧种子,睡前一想到过往尴尬,精神紧绷,交感神经兴奋,间接干扰膀胱与大脑“通讯”。即便白天一切正常,夜晚放松警惕,压抑情绪裹挟着潜意识冒出来,膀胱稍有动静,大脑就“慌不择路”,放任排尿。

另外,重大变故、生活动荡也可能“引爆”心理危机。新人学、搬家、父母离异等,打破孩子心理安稳区,焦虑如影随形,夜间睡眠质量大打折扣,膀胱失控概率陡增。长期高强度脑力劳动者,精神持续疲惫,睡眠深沉又混乱,同样给尿床可乘之机。

四、生活习惯“埋雷”:不经意间的“催化之举”

睡前饮水习惯差,临睡前猛灌水或喝饮料,尤其摄入咖啡因、酒精等利尿物质,无异于给膀胱“加压注水”。夜间代谢不掉多余水分,膀胱超负荷,搭配睡眠中反应迟缓,尿床风险大增。

作息不规律也添乱。熬夜打乱生物钟,扰乱泌尿系统“作息表”,膀胱适应的排尿节奏被打乱,一到夜晚就“闹脾气”。而且久坐久卧、缺乏运动,盆腔肌肉松弛无力,膀胱支撑减弱,控尿能力下降,哪怕只是小剂量尿液刺激,也难抵“漏尿”危机。

做梦尿床是多因素勾连的棘手问题,了解根源才能对症下药,无论是调整生理、舒缓心理,还是规范作息,都为终结夜间“水患”提供破局思路。

标签: 尿床
看了又看
猜你感兴趣

QQ:474560388
邮箱:474560388@qq.com
扫码关注
求医就诊健康网
www.hnsyyy.cn

©2025 求医就诊健康网站版权所有网站备案/许可证号:豫ICP备16018176号
声明:本站(www.hnsyyy.cn)图/文均来自于网络收集,仅供病友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