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发性腹痛是儿童常见的症状。常常影响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再发性腹痛多发于3岁或3岁以上的儿童。常在在晨起、早饭前、吃饭的时候发生腹痛。腹痛的部位主要是脐部周围,常呈痉挛性或绞痛性,可每日、每周、每月发作,或数月发作一次,每次发作不超过1-3小时,可自行缓解;发作时可伴呕吐、心慌、出汗等,部分患者还可伴有食欲不振、腹泻、便秘及呕吐。
引起再发性腹痛的原因很多,可以是功能性的,也可以是器质性的,其中功能性的再发性腹痛最常见。
常见原因有:
1、肠痉挛
最常见的一种类型,由肠壁平滑肌阵发性强烈收缩引起,婴幼儿至年龄较大的儿童均可发生。每次发作都突然开始,轻的不影响正常活动,重的能使孩子哭闹翻滚。每次持续时间长短不一,短则几分钟,长的能持续数十分钟。如症状较轻,家长可以给孩子揉揉肚子,或让患儿在床上俯卧一会儿,疼痛就可以减轻或消失,也有的会随着排出大便或气体而缓解。若疼痛较重,需服止痛药、镇静药,进行腹部热敷或用温盐水灌肠才能缓解。
腹痛发作期间体格检查多无阳性体征。腹痛部位与发生痉挛的部位有关:小肠痉挛,腹痛处在脐周;胃和幽门痉挛,腹痛在剑突下,常伴随呕吐;远端大肠痉挛,疼痛在左下腹;近端大肠及回肠痉挛,疼痛在右下腹。肠痉挛的发生常与患儿的饮食的不节制、暴饮暴食,或者饮过冷的饮料太多,以及情绪和儿童胃肠道神经系统的发育尚不完善有关。此类疼痛在很大程度上可能存在心、身两方面的因素而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如精神紧张及压抑、家庭不和睦、惧怕上学、厌恶某种食物,以及植物神经功能不稳定等。
2、便秘
一般3天不解大便就会腹痛;有的每天解大便,但粪便量很少,仍有大量粪便或气体积聚在结肠里,肠壁扩张引起腹部绞痛。患儿弯腰屈背,左下腹可摸到粪块,用开塞露或甘油灌肠,排出粪便或气体后腹痛顿时消失。
3、肠道寄生虫病
蛔虫、绦虫寄生在肠子里面都能引起腹痛,蛔虫引起腹痛的几率较大。蛔虫本身活动及其分泌的毒素以及代谢废物,都可刺激肠壁引起腹痛,疼痛多在脐周,不定时地反复发作,可有吐出蛔虫、排出蛔虫的病史。大便显微镜检查有虫卵,用驱虫药治疗有效。
4、腹型癫痫
腹痛严重,多在脐周或上腹部,突然发作,突然停止,持续时间长短不一,同时伴有呕吐。年长儿多见,发作时脑电图有癫痫波形。
5.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性慢性胃炎
其最常见的症状是:上腹部或脐周反复疼痛,往往伴有呕吐、饱胀、恶心、食欲不振,严重时影响活动及睡眠;多在饭后感到不适,进食不多但觉过饱,常因冷食、硬食、辛辣或其它刺激食物引起症状或使症状加重;与患而共同生活的家人常有慢性胃炎病史。
对于反复发作的再发性腹痛患儿,家长因注意寻找可能的诱因,并注意:
1.让孩子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按时进餐,少吃零食,少吃生冷油腻不易消化的食物。不挑食、不偏食。增加体育锻炼,多做户外活动。
2.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保持大便通畅。
3.疑有食物过敏者,因尽量避免进食这类食品。
4.应特别重视腹痛患儿心理上的指导和治疗:尽量减轻孩子对上学、上幼儿园、进食、排便的紧张或恐惧感,患儿的家长要关心体贴孩子,减少责怪。
5.对腹痛时间较长者应带孩子到医院检查有无肠寄生虫感染和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并予以相应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