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特异性阴道炎nonsPECIfICvaGInITIs_阴道炎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时间:2017-07-06
【导 读】中医病名 带下病,阴痒,阴肿,阴痛. 定义及释义 不是由特异的病原体引起的阴道炎症统称非特异性阴道炎.临床上以阴道坠胀、灼热、分泌物增多味臭、粘膜充血、触痛为主要表现. 病因 西医病因 非特异性阴道炎的主要致病菌有: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及变形杆菌.
中医病名

带下病,阴痒,阴肿,阴痛.

定义及释义

不是由特异的病原体引起的阴道炎症统称非特异性阴道炎.临床上以阴道坠胀、灼热、分泌物增多味臭、粘膜充血、触痛为主要表现.

病因

西医病因

非特异性阴道炎的主要致病菌有: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及变形杆菌.常继发于长期子宫出血、盆腔炎、子宫内膜炎、流产后以及阴道损伤、异物刺激、应用腐蚀药物后.

流行病学

各种年龄的女性均有发病的可能,多见于育龄期妇女.

病机探微

本病的形成主要是湿热、毒邪蕴结阴部肌肤,伤及任带二脉所致.无论外感湿热、毒邪,还是内伤肝脾致湿热内生,均可郁久化毒,若久渍阴部可损及任带二脉,致任脉不固,带脉失约,故带下量多,阴户肿痛不适.

诊断

中医诊断

辨证:

本病的主症是带下症,所以辨证时当以带下的量、色、质味的变化为重点,参合脉证及妇科检查详细辨别.本病多由湿热、湿毒蕴结下注而成,因此以实证为主,也有本虚标实及邪气久渍,正气受损的虚证,临证当详查.

1.湿热下注

主证:带下量多,色黄有臭味,质粘稠或黄水样,阴痛、阴痒灼热,或小腹痛,小便黄少,纳差心烦,口苦而腻.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分析:湿热下注损及任带,秽液下流故带下量多;湿热蕴结煎熬津液故带下色黄质稠粘;若湿盛热微而见带下色黄如水样;味秽臭为湿热久渍所致;湿热交结下注,阴部受损故有阴部灼热肿瘤、瘙痒之症.湿热内蕴则见纳差心烦,口苦而腻及舌红苔滑腻,脉滑数之象.

2.湿毒内侵

主证:带下量多,质稠如脓样,有臭气,或带下赤白相兼,烘热口干,大使干结,臭秽,阴部瘙痒肿痛,小使黄少.舌红苔黄干,脉数.

分析:湿热毒邪损伤任带二脉,故见带下量多;伤及气血可见带下赤白相兼;湿热毒邪久渍,故有带下如脓,有臭气;湿热毒邪蕴结阴部,阴部肌肤受损故见阴痒、阴痛;热甚伤津故有烘热口干、大便干结、小便黄少、舌红苔黄干、脉数等症.

西医诊断

诊断标准:

本病的参考诊断标准如下

1.阴道内白带增多、异味,色黄如脓性或黄水样.

2.阴道内有烧灼感、疼痛,性交痛.

3.阴道壁粘膜充血,触痛明显.

4.阴道分泌物镜检可找到致病菌.

以上具备1~3项者可以诊断,具有第四项者可确诊.(于德春.临床疾病诊断标准与国家体检标准.第1版.辽宁科技出版社.1991:92)

症状:阴道下坠灼热感,严重时下腹部有不适感和性交痛.阴道分泌物增多,呈浆液性或脓性,有异常臭味.分泌物外流刺激尿道口可有尿频、尿急,尿痛等.

体征:

阴道粘膜肿胀充血,触痛明显.阴道分泌物量多色黄,有臭味如脓样,浸渍尿道外口时可见局部有来自阴道的脓性分泌物.

体检:阴道粘膜肿胀充血,触痛明显.阴道分泌物量多色黄,有臭味如脓样,浸渍尿道外口时可见局部有来自阴道的脓性分泌物.

实验室诊断:取少许阴道分泌物用革兰氏染色法镜检,可见病原菌多为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及变形杆菌.

鉴别诊断

1、滴虫性阴道炎:非特异性阴道炎的异常阴道排液与滴虫性阴道炎的阴道分泌物性状不同.滴虫性阴道炎患者阴道分泌物量多,质稀有泡沫伴腥臭味,并且外阴、阴道瘙痒明显.体检可见阴道壁有杨莓样的红色颗粒,分泌物镜验可见滴虫活动.

2、霉菌性阴道炎:非特异性阴道炎与霉菌性阴道炎均有阴道分泌物增多,但霉菌性阴道炎的分泌物呈凝乳样或豆腐渣样,阴道粘膜附有白色膜块状物,其下粘膜常有红肿.分泌物镜验可见芽孢和假菌丝.

3、阴道嗜血杆菌性阴道炎:本病常伴有月经的改变,阴道分泌物恶臭,无泡沫,分泌物涂片可见大量嗜血杆菌集于阴道细胞表面,细菌培养可确诊.

4、阿米巴性阴道炎:非特异性阴道炎与阿米巴性阴道炎不仅阴道异常排液性状不同,而且尚有特征性的区别.阿米巴性阴道炎的阴道分泌物呈血性浆液性,或黄色粘稠脓性状,阴道检查可见典型的溃疡,分泌物涂片检查或培养能找到阿米巴滋养体.

5、老年性阴道炎:多见于老年妇女及人工绝经后患者,阴道壁老年样变,粘膜薄,皱褶少,弹性差易出血,有时有溃疡或粘连,分泌物多,可见大量脓细胞.

治疗

中医治疗

治法与方药:

治疗上以清热利湿,解毒止痒,固任脉止带下为主要方法.

本病的治疗要根据证侯表现特点,进行辨证施治,非特异性阴道炎的主要症状是带下量多,色黄有味,阴痛、阴痒灼热,或带下赤白.其病源在于湿、热、毒邪所为,故治疗上以清热、利湿、解毒为主遣方用药,同时要注意内治与外治、整体与局部相结合进行施治,重视局部治疗,方能奏效.

一、辨证选方

1.湿热下注

治法:清热利湿.

方药:止带方加味.猪苓20g,茯苓20g,车前子15g,泽泻15g,茵陈15g,赤芍15g,丹皮15g,黄柏10g,桅子10g,牛膝15g,乌海10g.心烦便秘者加大黄10g,龙胆草20g,生地20g.

2湿毒内侵

治法:清热利湿解毒.

方药:五味消毒饮加味.蒲公英20g,野菊花20g,金银花20g,紫花地丁20g,天蔡子15g,白花蛇舌草15g,苍术15g,土茯苓15g.赤白带下者加樗根白皮15g;若脾胃虚弱,中气不足者加黄芪20g,以扶正托毒外出.

二、专方验方

1阴道冲洗剂:苍术、百部、蛇床子、黄柏、苦参、连翘各15g,荆荠10g,枯矾5g,土槿皮15g.浓煎成250ml药汁,每日作阴道灌洗,5~10天一疗程.

2.熏洗冲剂;蛇床子、苦参根、艾叶、明矾按3:3:3:2的比例研成细末,用纱布袋包装,每包30g,开水冲泡后趁热先熏后洗,坐浴15分钟.平均用9包为一疗程.

中药:

1.妇宁栓.本品具有清热解毒,燥湿止痒,祛腐生肌,化瘀止痛之功效,主治湿热下注型阴道炎.外用,每晚睡前洗净阴道将栓剂一枚送入阴道深部,7日一疗程.

2.白带丸:具有清热利湿止带下的功效,主治阴道炎.每次1丸,每日2次口服,温开水送下.

针灸:

1针法:取带脉、中极、阴陵泉、下liao、行间穴针刺,用泻法,若阴中痒痛者加蠡沟、太冲;带下色红者加间使.

2灸法:取命门、神厥、中极穴,用艾卷灸,每穴5分钟,隔日1次,10~15次一疗程.

3、穴位贴药疗法

取神厥,脾俞穴用白鸡冠花(醋炙)、红花(酒炒)、白术、荷叶(烧灰)、茯苓、陈壁土,车前子各等份,取黄酒适量.将诸药混合粉碎研末过筛.用药时每次取药末35g,用黄酒调成稠糊,分别涂布神厥,脾俞(双)穴,盖以胶布固定,三天换药一次.

西医治疗

本病的治疗以抗炎灭菌为主.

非特异性阴道炎的治疗主要是针对病因,并应注意改善全身状况.治疗原则为纠正阴道酸碱度及局部应用抗感染药物.常用1%乳酸冲洗阴道,拭干后伍用下列几种治疗:

1.将青霉素、红霉素粉或庆大霉素喷敷在阴道壁,每日1次,连用5~10次为1疗程.注意青霉素必须做过敏试验.

2.使用0.2%甲硝唑溶液浸透无菌纱布,加入氟哌酸粉剂1.0g,将纱布送入阴道深部,每晚1次,第二天晨起取下,5~10次为一疗程.

3.取土霉素0.5g或磺胺噻唑0.5g做成栓剂放入阴道深部,每晚1次,10次1疗程.

其他治疗

治疗思路与方案:中西医结合治疗非特异性阴道炎具有一定的优越性,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环境与条件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中西医疗法治疗.

可首先采用西药抗菌治标,继用中药调理治本.用庆大霉素、红霉素、青霉素等药粉喷撒阴道壁,每日1次,连用3~5天,继之口服清热利湿止带的中药如止带汤、龙胆泻肝汤、八正散等,疗效值得肯定.这种方法即突出了抗菌素的杀菌作用,也发挥了中药调理改善机体内环境,增强体质,扶除邪气的作用.

历史考证

《诸病源侯论》卷四十曰:"阴肿者是虚损受风邪所为,胞络虚而有风邪客之,风气乘于阴,与血气相搏,令气血否涩,腠理壅闭,不得泄越,故今阴肿也."阴痛、阴痒的病名出自《诸病源侯论》《肘后备急方》,其有关带下量多,色黄,阴户肿胀,疼痛难忍的症状描述与本病极其相似.
标签:
看了又看
猜你感兴趣

QQ:474560388
邮箱:474560388@qq.com
扫码关注
求医就诊健康网
www.hnsyyy.cn

©2025 求医就诊健康网站版权所有网站备案/许可证号:豫ICP备16018176号
声明:本站(www.hnsyyy.cn)图/文均来自于网络收集,仅供病友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