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腹水患者很无奈,突然的下肢浮肿,腹部涨大让他们不知所措。最后经检查才知道是患有肝腹水,那么肝腹水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们你来看一下。
肝硬化腹水俗称肝腹水。正常人腹腔内有少量的游离腹水,一般为50毫升左右,起着维持脏器间润滑作用,当腹腔内出现过多游离液体时,称为腹水。肝硬化腹水是一种慢性肝病。由大块型、结节型、弥漫型的肝细胞性变,
坏死、再生;再生、坏死,促使组织纤维增生和瘢痕的收缩,致使肝质变硬,形成肝硬化。肝硬化肝功能减退引起门静脉高压,导致脾肿大,对蛋白质和维生素的不吸收而渗漏出的蛋白液,形成了腹水症。
常见的肝腹水有:肝郁脾虚型:肝病既久,必传脾胃,肝郁失于疏泄,脾虚不能制水,肮腹臌大,纳谷难化,溲少便溏。舌体胖,质淡红,苔腻,脉弦缓。丹溪所谓“单腹臌乃脾虚之虚”,当宗:“塞因塞胳膊”之旨,敦崇土德,以制泛滥,养肝消瘀,以助疏泄,佐之化滞利水。肝肾阴虚型:肝为刚脏,赖肾阴以涵育,肝病久延,肝耗失柔致硬,穷必汲竭肾精,关门不利,聚水而从其类。腹部臌大,下肢浮肿,面黛色悴,腰酸便短。舌红苔少或光剥,脉细弦心弱。真水将涸,邪水旺盛,犹如一国遭受涝旱双灾。拟补其真水,逐其邪水,佐以健脾因堤,以防洪泛。三阴交亏型:肝病积年不已,传脾及肾,面挑神疲,形寒怯冷,腹胀便溏,腰酸便少,舌胖淡边有虚齿痕,苔滑白,脉沉迟无力。由于脾阳不振而水湿逗留,肾阳不足而气不化水,肝血久虚而疏泄不及。治当三脏同治,刚柔互济,照火以行气化,暖土以资卑监,养肝之体,疏肝之络,以补助通,其胀自消。
然而肝硬化延至晚期,引起不同程度的腹水,徵结于内,臌形于外,外似有余,内实不足,病机乃肝脾肾三脏俱病,肝病则疏泄失职,脾病则运行呆滞,肾病则开合不利,以致三焦决渎无权,水液内聚成滕。《内经》所谓“至虚有盛侯”,水是病之标,虚乃病之本,又多兼气滞血瘀。对于治疗本病,遵“足太阴虚则膨胀”之论为辩病依据,肝腹水之形成,根深势笃,难求速效。通过长期临床实践。奉朱丹溪治臌胀“必用大剂参术”为圭臬。因为肝病至腹水,已是失代谢的晚期,元气不支,邪水猖獗,虚难任补,实不堪攻。而欲匡正逐邪,扭转乾坤,计维补脾运中,此不仅能制水消臌,亦即所以荣木疏肝,培根固本,佐之化瘀以消徵,逐水以除菀。注意注而不滞,利而不伐,相辅相行,每获良效。
如何预防肝腹水的发生?具体介绍如下;
1,肝硬化患者应注意自己的日常饮食。
病人必须戒烟戒酒,因为酒内的酒精经过代谢产生的甲醛对肝脏的危害是非常大的,肝硬化患者本身肝功能已被损害,此时若再饮酒,无疑是雪上加霜,加快了病情发展的速度,还极易形成酒精肝。
2,患者还给食用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碳水化合物和低脂肪的食物。
因为,高蛋白质、高维生素、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可以为病人提供足够的能量,补充体内所需的各项物质,减少肝脏的消耗,减轻肝脏的负担,增加肝细胞修复和再生的动力。食用低脂肪的食物一方面可以避免患者因食用过多脂肪而导致脂肪肝。
另一方面,也可以起到降低肝细胞消耗的作用,提高肝细胞的恢复速度。此外,患者在饮食中应坚持少盐饮食,并采取少量多餐的方法,以免加重体内消化系统的负担,病人应选用易消化,多纤维,少辛辣,无刺激性和较软的食物,因为肝硬化患者常会出现食道静脉受损或出血的症状,此时再食物刺激性和较硬的食物,有可能会导致食道静脉破裂产生大出血。
3,患者应严格限制水和钠的摄入量。
因为腹水出现的一大部分原因就是体内水和钠的过量滞留,如果肝硬化患者对此项不重视的话,极易导致体内水和钠的过量滞留,引发腹水出现。需要注意的是,患者应注意日常的休息,建立良好的作息制度,也可参加适当的运动,愉悦身心。
通过上面的总结,大家对肝腹水应该都多少知道点了吧!我真为大家高兴,大家有多掌握了一点医学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