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癌早期常常没有典型症状,即使是中晚期,有的患者也没有特异性肿瘤,这是结肠癌容易被忽视的重要原因,那么,哪些人属于肠癌的高危人群呢?
高危人群首先要考家族性倾向。如果家族中有一人患过结肠癌,该患者直属家系都属于结肠癌的高发群体。即使患的不是结肠癌而是直肠癌,这样的影响同样存在。没有结肠癌家族病史的人,从40岁开始也要高度关注这类疾病,因为随着年龄增加,肠癌的发病率将越来越高。饮食结构不合理与肠癌的发生也有一定的关系。精细饮食的人吃得少而精,特别是高脂高蛋白饮食,可刺激胆汁分泌,代谢后的次级胆酸是较强的致癌物。尤其对有便秘习惯的人群,有毒物质储积在肠道的时间越久,对肠粘膜的刺激和破坏越大,致癌的可能性越高。此外,摘除胆囊后的人群胆汁直接进入大肠,这类病人发生大肠癌的几率也比普通人高。
从正常肠粘膜发展到腺瘤性息肉(特别是绒毛状腺瘤,癌变几率达到25%-85%)再到肿瘤,一般需要5-10年的漫长历程。其间,在没有症状的前提下,40岁开始做肠镜检查,能起到早发现肠癌的作用。在普查中如发现长了息肉,切除后要定期复查。总的来说,但凡大便出现以上所说的任一种改变,或是不明原因的消瘦、贫血,或摸到腹部有肿块,都要第一时间到正规医院的消化内科或胃肠外科就诊,筛查是否存在肿瘤。
日常饮食主张多吃高纤维、低脂肪的食物,譬如蔬菜、水果等,不主张吃煎炸食物及动物油。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不抽烟、少饮酒,少熬夜,养成每天排便的习惯,防止便秘。平时可以尽量补钙,可减少肠息肉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