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的危害大家都已经不陌生了,很多患者也是由于早期没有发现,没有及时的诊断,因而耽误了治疗。为了避免这样的事情,人们一定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现在为您介绍大肠癌都有哪些诊断方法?
1、早期症状
早期大肠癌症状隐匿,或仅有腹痛腹泻、便血、排便习惯改变等肠道常见症状。患者及临床医师易将其误诊为痔疮、菌痢、肠炎等。因此对出现肠道症状应予以重视,减少漏诊与误诊的发生,对原因不明的贫血患者,亦建议做钡剂灌肠或纤维结肠镜检查,排除大肠癌的可能。
2、肛门指检
直肠是大肠癌最常见的发病部位,肛门指检可发现距肛门7-8cm之内的直肠肿瘤,并且操作简便、无需设备,具有经济有效的优点。在漏诊的直肠癌中,80%第一次就诊没有进行肛门指诊。我国直肠癌的病例仍占大肠癌的50%以上,且中低位的直肠癌比例高。因此在临床工作中要特别重视直肠指诊,争取早期发现。
3、大便隐血试验
早期大肠癌及癌前病变在临床上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但肿瘤组织的坏死和表面黏膜充血,可以使粪便中混有肉眼难以觉察的血液。大便隐血试验已经成为监测大肠癌的最有价值的方法之一,并得到不断的发展。
4、结肠镜检查
全结肠镜检查是检查大肠癌最有效的方法,能检出95%-99%的大肠癌,而且在进行结肠镜检查时,不仅能发现腺瘤,还能进行预防性切除,因此可大大降低大肠癌的发病率。但由于费用较高、病人痛苦大,且可发生结肠穿孔等并发症,目前还不能作为大肠癌普查筛选工具,而更适用于初步筛选后的进一步检查。
5、双对比钡灌肠
目前未将双对比钡灌肠单独用于大肠癌普查,但对大便隐血试验结果阳性,又不愿意接受或无法进行结肠镜检查者,可采用双对比钡灌肠作为检查手段,此方法比结肠镜便宜,病人痛苦小,可检查全结肠病变。但检查阳性者仍需要作结肠镜确定病变性质,而且小的腺瘤容易漏诊的缺点。
6、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检测
多基因突变共同作用导致大肠癌的发生,有大量学者进行研究工作,检测大肠癌易感者血液、粪便分离的细胞及肠灌洗液脱落细胞等的基因突变。结果表明,应用基因诊断技术筛查和随访大肠肿瘤家族中易感者,有利于大肠癌的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这些都是大肠癌的诊断方法,大家也都了解了吧!希望患者针对自己的病情采用正确的诊断方法,及时的治疗大肠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