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表现可分为四型,即胃肠炎型、败血症型、病灶感染型和无症状带菌型。胃肠炎型最常见,约占80%。潜伏期8~24小时,发病较急,主要表现为高热、厌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体温多在39℃以上,可为弛张热型(高热,每日体温上下波动2℃以上)、稽留热型(高热,每日体温上下波动不到1℃)及不规则热型。腹泻每日数次至30余次,大便性状多变是小儿鼠伤寒沙门氏菌肠炎的特点,大便可为不消化稀便、黄绿色粘液便、水样便、脓血便,有腥臭味。新生儿鼠伤寒可排出白色便,可能与胆总管和十二指肠乳头部炎症水肿、胆汁排出受阻有关。重症腹泻患儿可迅速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和酸中毒,甚至发生休克。大便显微镜检查可见多数白细胞和红细胞。大便排菌时间长,绝大多数病人大便可培养出鼠伤寒沙门氏菌,为确诊鼠伤寒的主要依据。半数病人有呼吸道感染症状,表现为咽充血,支气管炎和支气管肺炎。少数病人可有败血症和泌尿系统感染的临床表现,可做血、尿培养加以证实。肥达氏反应阳性率很低,对诊断鼠伤寒沙门氏菌肠炎帮助不大。用凝集方法测血鼠伤寒沙门氏菌抗体多为阳性反应。胃肠炎型鼠伤寒为自限性疾病,国外不主张用抗生素治疗,国内治疗婴儿和新生儿鼠伤寒多数主张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