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睾丸炎注意精神调理 睾丸炎吃什么对身体好_睾丸炎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时间:2017-07-03
【导 读】随着时代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睾丸炎患者也越来越多,睾丸炎危害着男性的健康。它妨碍着男性的性功能,是成年男性的苦恼之一,睾丸炎该怎么预防这个话题是倍受男性朋友关注。专家介绍说,男性患有了睾丸炎后,会导致男性精子成长、发育、成熟的营养出现

  随着时代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睾丸炎患者也越来越多,睾丸炎危害着男性的健康。它妨碍着男性的性功能,是成年男性的苦恼之一,睾丸炎该怎么预防这个话题是倍受男性朋友关注。专家介绍说,男性患有了睾丸炎后,会导致男性精子成长、发育、成熟的营养出现“断粮”,所以最好高度的重视。睾丸炎的预防方法有哪些?

  注意性器官卫生

  男性在这点认识不够,要加强。尤其是包皮过长者,要经济清除包皮垢,因为包皮垢不但易引起阴茎癌,也易引起妻子患子宫颈癌。

  健康的生活方式

  不要吃辛辣油腻食物,也不要吸烟喝酒,在生活中应该有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最好有适度的运动,不要过久的站立,更不要过度的性生活,戒除手淫等等,有一个健康的生活方式。

  精神调理

  保持心情舒畅,勿过度劳累,应适当参加体育活动如气功、太极拳等增强体质,防止感冒,切忌忍尿。生活要有规律,保持大便通畅。

  杜绝不洁的性生活

  如果不小心患有性病,像梅毒,淋病等不洁性交不但容易使自己患有睾丸炎,还会把其他病虫害传染给妻子甚至孩子,危害极大。

  多吃水果

  如葡萄、猕猴桃、芒果、荔枝、木瓜、核桃等,对男性预防睾丸炎和睾丸肿痛都起了很大的作用。

  专家解析预防睾丸炎最有效的生活小秘籍

  1、加强抵抗力。为了避免男性睾丸炎的影响,男性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加强抗病能力。日常生活中,应多吃新鲜蔬菜与水果,增加维生素C的摄入;适当的进行体育运动。

  2、生活规律。为了维护男性附睾健康,要重视生活规律,以预防睾丸炎。应该要避免疲劳,最好卧床休息,如要站立行走,最好用布制托带托起阴囊,避免阴囊悬垂,导致疼痛与肿胀。

  3、健康性生活。为了预防男性睾丸炎的影响,男性朋友重视性生活的健康维护。男性朋友应该避免夫妻生活过度,以免引起附睾的充血水肿,诱发疾病或者是病情。

  睾丸炎的饮食宜忌解读

  睾丸炎患者吃什么对身体好?

  1、多食含纤维多的蔬菜水果,如香蕉、甘薯、芹菜等,以保持大便通畅。

  2、赤小豆或绿豆汤有清热利湿解毒的功效,常饮之有助于本病的康复。

  3、多吃新鲜蔬菜与瓜果,增加维生素C等成分摄入,以提高身体抗炎能力。

  睾丸炎最好不要吃什么?

  1、忌辛辣、刺激的食物。例如:洋葱、胡椒、辣椒、花椒、芥菜、茴香。

  2、戒烟戒酒、咖啡等兴奋性饮料。  

  3、忌生冷食物。

  4、少吃猪蹄、鱼汤、羊肉等所谓的“发物”,以免因此而引起发炎部位分泌物增加,睾丸炎进一步浸润扩散和加重症状。

  温馨提示:以上是睾丸炎的饮食禁忌,希望引起患者的重视,出现不良症状及早到正规医院治疗,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慢性睾丸炎的食疗方法

  双红一黑汤

  赤豆100克,番茄(西红柿)1只,黑木耳50克。先煮赤豆15分钟,放入黑木耳,待均煮熟时,再放入番茄。每天1料,分2-3次服食。具有散血消肿的功效。适用于瘀血阻滞所致睾丸炎。

  海带绿豆粥

  绿豆50克,白米30克,海带20克,白糖适量。先煮绿豆及海带,至熟时再入米煮成粥,加糖食用。具有利湿,散结,消肿的功效。适用于睾丸炎因于痰湿交结者。

标签:
看了又看
  • 儿童误吞异物“五花八门” 日常看管应格外注意

    儿童误吞异物“五花八门” 日常看管应格外注意

    新华社哈尔滨4月5日电(记者张玥)花生、硬币、电池、纽扣、瓶盖、天线……如果说这些都是“杀手”,您相信吗?哈尔滨市儿童医院近日就接诊了一名2岁女孩,误服纽扣电池长达16个小时。2017年以来,这一医院已接诊此类...

    睾丸炎
    2017年04月13日
  • 老中医传授十大养肾绝招:饮水护脚睡好觉

    老中医传授十大养肾绝招:饮水护脚睡好觉

    传统医学是神奇的,最玄妙的在于对于脏腑、先天后天的调养。中医讲究以肾为本,所以,一切养生的不传之秘根本在于对肾的调养,今天就一起了解一下老中医推荐的十个补肾方法吧。 ■一、护好自己的双脚 足部保暖是养肾...

    睾丸炎
    2017年04月13日
猜你感兴趣

QQ:474560388
邮箱:474560388@qq.com
扫码关注
求医就诊健康网
www.hnsyyy.cn

©2025 求医就诊健康网站版权所有网站备案/许可证号:豫ICP备16018176号
声明:本站(www.hnsyyy.cn)图/文均来自于网络收集,仅供病友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