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药物诱发溶血性贫血应如何诊断与鉴别诊断_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时间:2017-05-28
【导 读】凡服药或接触化学物品(尤其是氧化剂)后突然发生急性溶血性贫血,均须考虑药物诱发溶血性贫血的可能。可靠的诊断只需进行一二种过筛试验。其中荧光点试验最有用。 各种过筛试验对一般葡糖六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的半合子男性的诊断无问题,但对g6pd缺乏轻型(如
凡服药或接触化学物品(尤其是氧化剂)后突然发生急性溶血性贫血,均须考虑药物诱发溶血性贫血的可能。可靠的诊断只需进行一二种过筛试验。其中荧光点试验最有用。

各种过筛试验对一般葡糖六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的半合子男性的诊断无问题,但对g6pd缺乏轻型(如a-型),在急性溶血发作后不久作出诊断则较为困难。因为这时缺乏g6pd的红细胞大部分已被破坏,而大量新生红细胞的g6pd含量接近正常。为了明确诊断,可以①进行家族检查,以便发现有g6pd酶活性减低者;②等待1~2月后重复g6pd缺乏的过筛试验,观察g6pd酶活性是否降低;③这种病例网织红细胞计数高,而g6pd酶活性不高于正常。女性杂合子的诊断更为困难,采用细胞化学方法显示各个红细胞的g6pd酶活性,则有助于作出诊断。

药物诱发溶血性贫血须与其他性质的溶血性贫血相鉴别。本病的渗透脆性试验结果正常,可与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相鉴别;酸化血清溶血试验和蔗糖溶血试验均阴性,可与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相鉴别;血红蛋白a2及胎儿血红蛋白(hbf)定量均正常,可与β海洋性贫血相鉴别。

此外,尚需与下列四种溶血性贫血仔细鉴别。

①不稳定血红蛋白引起的溶血性贫血:其临床表现和某些实验室发现与g6pd缺乏由药物诱发的溶血性贫血都很相似,如也可因服氧化剂药物(包括伯氨喹啉)而突然发生急性溶血和贫血,heinz小体也存在。但热不稳定试验阳性,对鉴别诊断最有价值。

②血红蛋白h(hbh)病:hbh病患者平时即有轻至中度贫血,服氧化剂药物后贫血亦加重,但血片中常可见到靶形细胞和低色素等表现,红细胞渗透脆性减低,血液与煌焦油蓝温育后在红细胞内可见颗粒状包涵物,血红蛋白电泳可见到异常血红蛋白,而荧光斑点试验阴性。

③药物诱发的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多种药物包括奎宁、奎尼丁、非那西丁等也能突然诱发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其症状与药物诱发溶血性贫血很相似。这类贫血的抗人球蛋白试验直接反应均为阳性,间接反应有的也为阳性,而g6pd缺乏引起的药物性贫血,抗人球蛋白试验无论直接或间接反应均为阴性。

④磷酸己糖旁路中其他酶缺陷:γ谷酰胺半胱氨酸合成酶缺乏或gsh合成酶缺乏的临床表现与药物诱发溶血性贫血的症状也很相似,某些过筛试验亦可阳性,不易区别。须用特异性高的检验方法,如用生化方法测定g6pd酶的活性,方能作出鉴别诊断。
标签:
看了又看
  • 治疗贫血的方法常见的有哪些

    治疗贫血的方法常见的有哪些

    治疗贫血的方法,在现在这个发达的社会已经存在很多种治疗贫血的方法了,因此我们根本不用担心贫血这种疾病有多么的可怕.平时我们可以多了解了解这方面的知识,那么治疗贫血的方法都有哪些,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吧....

    贫血
    2017年05月25日
  • 是哪些原因导致我们的身体出现了贫血这种疾病

    是哪些原因导致我们的身体出现了贫血这种疾病

    现在,很多的人会患有一定的贫血疾病.对于这种疾病来说,如果不能及时的处理,会导致身体健康出现问题.那么,到底是哪些原因导致我们的身体出现了贫血这种疾病?其实专家告诉大家,贫血也是有很大原因的....

    贫血
    2017年05月25日
  • 皮炎、湿疹、银屑病久治难愈?抓住4要素是关键

    皮炎、湿疹、银屑病久治难愈?抓住4要素是关键

    凡是得了皮炎、湿疹、银屑病等皮肤病的患者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好好坏坏,反反复复太缠人了。皮肤病专家洪淑珍主任医师表示,湿疹是慢性、复发性、过敏性皮肤病,它是因体内存在一些湿毒和湿热而导致体表症状的一种...

    贫血
    2017年04月13日
  • 泌尿道感染并非成人“专利” 儿童发热要警惕

    泌尿道感染并非成人“专利” 儿童发热要警惕

    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邓国欢)孩子发烧,绝大多数家长想当然的认为是“感冒”或者“扁桃体发炎”,殊不知还有一个“隐形杀手”——泌尿道感染也在悄悄影响孩子的健康。 圆圆刚满7个月,是个可爱的小男孩。5个月大时...

    贫血
    2017年04月13日
猜你感兴趣

QQ:474560388
邮箱:474560388@qq.com
扫码关注
求医就诊健康网
www.hnsyyy.cn

©2025 求医就诊健康网站版权所有网站备案/许可证号:豫ICP备16018176号
声明:本站(www.hnsyyy.cn)图/文均来自于网络收集,仅供病友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