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溶血症保健方法是什么_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时间:2017-05-28
【导 读】新生儿溶血症保健方法是什么?这是备受关注的,大家都知道新生儿溶血症是一种危害严重的疾病,必须要准确的了解和治疗才能够降低疾病危害的发生,那么常见新生儿溶血症保健方法包括哪几方面呢?下面就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新生儿溶血症保健方法: (1)合理饮食

  新生儿溶血症保健方法是什么?这是备受关注的,大家都知道新生儿溶血症是一种危害严重的疾病,必须要准确的了解和治疗才能够降低疾病危害的发生,那么常见新生儿溶血症保健方法包括哪几方面呢?下面就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新生儿溶血症保健方法:

  (1)合理饮食:胎黄常因孕母遭受湿热侵袭而累及胎儿,致使胎儿出生后出现胎黄,故妊娠期间,孕母应注意饮食有节,不过食生冷,不过饥过饱,并忌酒和辛热之品,以防损伤脾胃。

  (2)提前预防:妇女如曾生过有胎黄的婴儿,再妊娠时应作预防,按时服用中药。

  (3)密切观察其巩膜黄疸情况:婴儿出生后就密切观察其巩膜黄疸情况,发现黄疸应尽早治疗,并观察黄疸色泽变化以了解黄疸的进退。

  (4)注意观察:观察胎黄婴儿的全身症候,有无精神萎靡,嗜睡,吮乳困难,惊惕不安,两目斜视,四肢强直或抽搐等症,以便对重症患儿及早发现及时处理。

  (5)密切观察心率、心音:贫血程度及肝脏大小变化,早期预防和治疗心力衰竭。

  (6)注意保护婴儿皮肤:脐部及臀部清洁,防止破损感染。

  (7)做好病室空气消毒:需进行换血疗法时,应及时做好病室空气消毒,备齐血及各种药品,物品,严格操作规程。

  (8)定期做检查:夫妻双方如血型不合(尤其母亲血型为O,父亲血型为A、B或AB),或者母亲RH血型呈阴性,应定期做有关血清学和羊水检查,并在严密监护下分娩,以防止新生儿溶血症的发生。

  (9)预防严重高胆红素血症:重要的环节就是生后对黄疸的监测和出院后有效的随访,对于在医院分娩出生的婴儿,大多数医院能够做到对黄疸的常规监测。目前发现严重高胆红素血症的病例常为出院后未进行适时、有效的随访,在目前大多数父母对新生儿黄疸的认识和知识较缺乏的情况下,各级医疗机构应进行新生儿黄疸知识宣教,普及黄疸相关常识,例如:如何辨别皮肤黄疸的轻重,达到什么程度需要到医院随访等等。如果对黄疸监测和随访工作能够做好,严重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以及其引起的核黄疸和神经系后遗症绝大数是可预防的。

  对新生儿溶血症保健方法,是大家一定要谨慎了解和对待的,因为新生儿溶血症发生着实让大家承受了伤害,所以大家一定要谨慎的了解这种疾病,并且帮助大家找到针对性的治疗方法,并且辅助以新生儿溶血症保健方法,这样才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

标签:
看了又看
  • 治疗贫血的方法常见的有哪些

    治疗贫血的方法常见的有哪些

    治疗贫血的方法,在现在这个发达的社会已经存在很多种治疗贫血的方法了,因此我们根本不用担心贫血这种疾病有多么的可怕.平时我们可以多了解了解这方面的知识,那么治疗贫血的方法都有哪些,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吧....

    贫血
    2017年05月25日
  • 是哪些原因导致我们的身体出现了贫血这种疾病

    是哪些原因导致我们的身体出现了贫血这种疾病

    现在,很多的人会患有一定的贫血疾病.对于这种疾病来说,如果不能及时的处理,会导致身体健康出现问题.那么,到底是哪些原因导致我们的身体出现了贫血这种疾病?其实专家告诉大家,贫血也是有很大原因的....

    贫血
    2017年05月25日
  • 皮炎、湿疹、银屑病久治难愈?抓住4要素是关键

    皮炎、湿疹、银屑病久治难愈?抓住4要素是关键

    凡是得了皮炎、湿疹、银屑病等皮肤病的患者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好好坏坏,反反复复太缠人了。皮肤病专家洪淑珍主任医师表示,湿疹是慢性、复发性、过敏性皮肤病,它是因体内存在一些湿毒和湿热而导致体表症状的一种...

    贫血
    2017年04月13日
  • 泌尿道感染并非成人“专利” 儿童发热要警惕

    泌尿道感染并非成人“专利” 儿童发热要警惕

    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邓国欢)孩子发烧,绝大多数家长想当然的认为是“感冒”或者“扁桃体发炎”,殊不知还有一个“隐形杀手”——泌尿道感染也在悄悄影响孩子的健康。 圆圆刚满7个月,是个可爱的小男孩。5个月大时...

    贫血
    2017年04月13日
猜你感兴趣

QQ:474560388
邮箱:474560388@qq.com
扫码关注
求医就诊健康网
www.hnsyyy.cn

©2025 求医就诊健康网站版权所有网站备案/许可证号:豫ICP备16018176号
声明:本站(www.hnsyyy.cn)图/文均来自于网络收集,仅供病友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