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患儿mcv/rdw的变化及意义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1999年第9卷第3期
秦建华
关键词:缺铁性贫血
红细胞平均容积(mcv)和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是近年来国内外常作为贫血的一项诊断指标。本文分析了52例缺铁性贫血(ida)患儿mcv、rdw的变化特点,并对其临床应用价值进行探讨。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正常对照组40例,男17例,女23例,年龄1~12岁,平均年龄4.2岁;ida组52例,男28例,女24例,年龄7个月~12岁,平均年龄3.5岁;隐性缺铁组15例,男6例,女9例,年龄6个月~8岁,平均年龄2.8岁;非缺铁小细胞贫血组10例,男3例,女7例,年龄1~11岁,平均年龄5.1岁。
1.2 贫血诊断指标
ida诊断指标按1988年洛阳会议标准[1]。隐性缺铁诊断指标:血红蛋白(hb)>110g/l,血清铁蛋白(sf)<20μg/l,转铁蛋白饱和度(sf)>15%。
1.3 方法
所有患儿均取静脉血,在美国jt3血细胞分析仪上检测,读取hb、mcv和rdw。sf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数据分析用均数间比较的u检验。
2 结果
2.1 52例ida患儿mcv、rdw的检测结果
见表1。
表1 ida患儿mcv、rdw的变化(±s)
组 别 例 数 mcv(fi) rdw(%) 正常对照组 40 85.45±3.83 14.01±1.30 ida对照组 52 72.34±13.38 17.58±3.70 p p<0.01 p<0.012.2 rdw对ida和隐性贫血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见表2,3
表2 rdw对ida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ida 非缺铁小细胞贫血 敏感性(%) 特异性(%) rdw↑ 48 4 92.31 60 rdw正常 4 6表3 rdw对隐性贫血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隐性缺铁 正常对照组 敏感性(%) 特异性(%) rdw↑ 8 4 53.3 90 rdw正常 7 363 讨论
rdw是通过血细胞自动分析仪在十几秒钟所测10万个红细胞体积大小的变异系数,因此更能准确及时地反映红细胞大小不等的程度。近年研究显示[2],rdw增高主要见于免疫溶血性贫血,铁、叶酸及vitb12缺乏。本文结果显示,ida患儿rdw值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与文献报告相一致。
ida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机体内铁的缺乏导致hb合成障碍而引起的小细胞贫血,其病程分为隐性缺铁前期、隐性缺铁期及ida3个阶段。隐性缺铁期仅为体内储存铁减少,表现为细胞外铁及sf减低。ida时除上述指标明显异常外可见hb减少,mcv减低及血涂片红细胞大小不等、中心淡染等细胞形态学变化。本文结果显示了上述变化过程。在ida发病初期,虽有储存铁减少但尚能满足幼红细胞合成hb对铁的需要,细胞形态无明显变化,随着机体对铁的需要量的增加,虽无明显贫血发生但红细胞可表现轻度大小不等,最后显示hb和mcv降低。从铁蛋白开始缺乏到mcv和rdw明显变化是红细胞形态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因此,隐性缺铁期部分患儿可表现为红细胞体积异质性的变化。表3结果显示,rdw对隐性缺铁诊断的敏感性为53.3%,特异性为90%,从而可以推论rdw增高对诊断隐性缺铁有一定价值,与mcclure[3]报告相一致。
早在1983年,bassmen[4]曾报告了53例ida患者全部为小细胞不均一性贫血,以后丛氏[5]亦报告了22例ida患者与bessmen分析一致(全部为mcv↓rdw↑)。本文以非缺铁小细胞贫血患儿为对照,rdw对ida诊断的敏感性为92.31%,特异性为60%,充分显示了mcv/rdw对诊断ida的实用价值,鉴于其特异性不高,提示rdw可作为ida的筛选指标。rdw升高不能排除其它贫血的可能,而mcv降低rdw正常者ida的可能性不大。作者单位: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儿科(116011)
参考文献
1 廖清奎(整理).小儿缺铁性贫血诊断标准和防治建议.中华儿科杂志,1989;27:159
2 宋文秀,周振业编著.贫血基础与临床.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1994:280
3 mcclure s.improved detection of early iron deficiency in nonanemic subjects.jama,1985;253:1021~1023
4 bessmen jd.improved classification of anemia by mcv and rdw.am j clin pathol,1983;80:322
5 丛玉隆.mcv/rdw贫血分类法临床实用价值初步探讨.中华医学检验,1990;13: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