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障患者的出血护理_再生障碍性贫血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时间:2017-05-28
【导 读】再障患者由于血小板也减少,容易出现出血。如果出血倾向明显,可用止血敏、止血芳酸、维生素k、维生素c;非胃肠道出血,还可加地塞米松或氢化可的松于5%葡萄糖液中静脉滴注。阴道出血可肌肉注射丙酸睾丸酮50~100毫克,每日1次,如再无效,可加用催产素肌肉

  再障患者由于血小板也减少,容易出现出血。如果出血倾向明显,可用止血敏、止血芳酸、维生素k、维生素c;非胃肠道出血,还可加地塞米松或氢化可的松于5%葡萄糖液中静脉滴注。阴道出血可肌肉注射丙酸睾丸酮50~100毫克,每日1次,如再无效,可加用催产素肌肉注射,配合输血小板,止血效果更好。

  中医认为,再障的出血主要有虚热、实热、气虚三种。轻度出血可在治疗贫血的方剂中加入止血药,出血重者以止血为主,治法如下。

  (1)虚热出血

  症状:出血缓起,量多,色鲜红,常有低热,手足心热,盗汗,舌尖红,脉细数。

  治法:宜滋阴退热,凉血止血。

  方药:方用玉女煎(石膏、熟地黄、麦冬、知母、牛膝)、大补阴丸(黄柏、知母、熟地、龟板)、茜根散(茜草根、黄芩、阿胶、侧柏叶、生地黄、甘草)等。

  (2)实热出血

  症状:出血骤起,量多,色鲜红,多有发热,舌苔黄,脉数或浮数。以鼻衄及消化道出血为常见。

  治法:宜清热泻火,凉血止血。

  方药:方用犀角地黄汤(犀角、生地、赤芍、丹皮)、泻心汤(大黄、黄连、黄芩)、龙胆泻肝汤(龙胆草、生地、柴胡、当归、甘草、木通、泽泻、车前子、栀子、黄芩)、十灰散(大蓟、小蓟、荷叶、侧柏叶、白茅根、茜草根、山栀、大黄、丹皮、棕榈皮)、加味清胃散(生地、丹皮、当归、黄连、连翘、犀角、升麻、生甘草)等。

  (3)气虚出血

  症状:为慢性出血,量多少不一,色稍淡,下部出血居多,并有乏力、气短、自汗、面白唇淡,或有形寒怕冷,苔薄白,舌质淡,脉沉细无力。

  治法:宜补气摄血。

  方药:方用归脾汤(白术、茯神、黄芪、龙眼肉、酸枣仁、人参、木香、甘草、当归、远志)、补中益气汤 (黄芪、炙甘草、人参、白术、当归身、陈皮、升麻、柴胡)和黄土汤(灶心黄土、甘草、干地黄、白术、炮附子、阿胶、黄芩)。

  以上治疗出血诸方,除根据病情辨证加减外,均须加入止血的中药。鼻衄者须用填塞法。齿龈出血者可用2%明矾水或五倍子、地骨皮各50克煎水含漱。颅内出血,多为肝火上冲,火热伤络所致,可用龙胆泻肝汤,清肝泻火;昏迷者加入安宫牛黄丸或至宝丹化水鼻饲,清热开窍。月经过多者,于行经前3天开始服用防崩汤(白茅根、藕节、侧柏叶、栀子炭、生地、丹皮、阿胶、花蕊石、煅龙骨、煅牡蛎)加黄芪、党参以补气摄血。

标签:
看了又看
  • 治疗贫血的方法常见的有哪些

    治疗贫血的方法常见的有哪些

    治疗贫血的方法,在现在这个发达的社会已经存在很多种治疗贫血的方法了,因此我们根本不用担心贫血这种疾病有多么的可怕.平时我们可以多了解了解这方面的知识,那么治疗贫血的方法都有哪些,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吧....

    贫血
    2017年05月25日
  • 是哪些原因导致我们的身体出现了贫血这种疾病

    是哪些原因导致我们的身体出现了贫血这种疾病

    现在,很多的人会患有一定的贫血疾病.对于这种疾病来说,如果不能及时的处理,会导致身体健康出现问题.那么,到底是哪些原因导致我们的身体出现了贫血这种疾病?其实专家告诉大家,贫血也是有很大原因的....

    贫血
    2017年05月25日
  • 皮炎、湿疹、银屑病久治难愈?抓住4要素是关键

    皮炎、湿疹、银屑病久治难愈?抓住4要素是关键

    凡是得了皮炎、湿疹、银屑病等皮肤病的患者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好好坏坏,反反复复太缠人了。皮肤病专家洪淑珍主任医师表示,湿疹是慢性、复发性、过敏性皮肤病,它是因体内存在一些湿毒和湿热而导致体表症状的一种...

    贫血
    2017年04月13日
  • 泌尿道感染并非成人“专利” 儿童发热要警惕

    泌尿道感染并非成人“专利” 儿童发热要警惕

    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邓国欢)孩子发烧,绝大多数家长想当然的认为是“感冒”或者“扁桃体发炎”,殊不知还有一个“隐形杀手”——泌尿道感染也在悄悄影响孩子的健康。 圆圆刚满7个月,是个可爱的小男孩。5个月大时...

    贫血
    2017年04月13日
猜你感兴趣

QQ:474560388
邮箱:474560388@qq.com
扫码关注
求医就诊健康网
www.hnsyyy.cn

©2025 求医就诊健康网站版权所有网站备案/许可证号:豫ICP备16018176号
声明:本站(www.hnsyyy.cn)图/文均来自于网络收集,仅供病友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