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几种病毒的检测结果
中华儿科杂志 1998年第1期第36卷 论著摘要
作者:钱新宏 郑跃杰 张国成 李佐华 焦西英 陈星琪 许东亮
单位:710032 西安,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儿科(第一作者为研究生)
近年研究表明,多种病毒感染与再生障碍性贫血(aa)的发生有关。其中以人细小病毒b19(b19)、肝炎病毒和疱疹病毒尤为重要。我们对38例aa患儿的外周血进行了b19、eb病毒(ebv)、巨细胞病毒(cmv)及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检测,探讨其与aa发病的关系。
对象:aa组38例患儿,均符合1987年第四届全国aa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1]。男22例,女16例;年龄1~12岁。急性aa(aaa)28例,慢性aa(caa)10例。均系1995年4月~1995年12月来自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唐都医院,西安市儿童医院、中心医院;西安医科大学第一、二附属医院等的住院患儿。对照组为同期正常儿童25例,男比女为1.2∶1,年龄3~10岁。
方法:b19-dna检测应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 pcr)方法,ebv-dna、cmv-dna检测用pcr法,hbv五项血清标志物检测用酶联免疫法。统计分析采用fisher′s精确概率检验,经美国sas统计软件包完成数据处理。
结果:血清标本b19-dna检测结果:aa组38例患儿中9例b19-dna阳性,阳性率为24%;对照组所有标本b19-dna均为阴性。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0871)。将b19-dna阳性9例按aaa和caa进一步比较,aaa 28例患儿中阳性6例(21%),caa10例中阳性3例(30%),二者比较无显著差异(p=0.673);而与正常对照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
ebv-dna、cmv-dna及hbv抗原检测结果:38例aa患儿血清中1例ebv-dna阳性(骨髓ebv-dna亦为阳性),2例hbsag和hbeag同时阳性(5%)。该3例患儿b19-dna均为阴性。所有患儿血清cmv-dna均未检出。对照组均未作ebv和cmv检测。
讨论:对38例aa患儿进行了b19、ebv、cmv及hbv的系列检测,4种病毒的总阳性率为32%(12/38),提示近1/3的aa病例的发生可能与上述病毒感染有关,而其中b19-dna的阳性率为24%,与国外报道一致[2],且明显高于其他病毒,与正常对照比较差异也非常显著,表明b19感染与儿童aa的发病最为密切。将b19-dna阳性9例,按aaa和caa进一步比较,二者无显著差异,而与正常对照均有显著差异,表明该病毒感染与急、慢性aa的发生有关,是儿童aa的主要病毒病因。
有关ebv与aa发病的关系,国内尚未见报道。我们用pcr方法从1例aa患儿的血清和骨髓中均检出ebv-dna,提示ebv亦可能为儿童获得性aa的又一病毒病因。本研究检测发现2例hbv活动性感染(hbsag和hbeag同时阳性),阳性率为5%,与国内多数报道相近,说明hbv仍为我国病毒性肝炎相关性aa的重要病因之一。用pcr方法未能从aa患儿血清中检测到cmv-dna,即未发现aa发病与cmv感染的关系。
本课题为军队留学回国人员启动基金资助项目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血液学会第四届全国再生障碍性贫血学术会议.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标准.中华血液学杂志,1987,8:封四.
2kynaston ja, west nc, reid mm. a regional experience of red cell aplasia. eur j pediatr, 1993,152:306-308.
(收稿:1997-07-11 修回:1997-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