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孢霉素a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临床血液学杂志 1999年第4期第12卷 临床研究
作者:李光耀 杨锡明 王景霞 肖太武 葛芙荣 牛月桂 乌庆超 张鸿博
单位:山东省聊城市人民医院内科 邮政编码:山东聊城,252000
关键词:贫血,重型/再生障碍;环孢霉素a/药物疗法
环孢霉素a(csa)是一有效的免疫抑制剂,近年来用于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下简称重型再障),取得较好疗效,现将1995年1月~1997年1月以csa治疗及对照共15例重型再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5例随机分为2组,csa组7例,重型再障ⅰ型(saa-ⅰ)3例,重型再障ⅱ型(saa-ⅱ)4例,男5例,女2例,年龄17~53岁,平均35岁。对照组8例,saa-ⅰ型4例,saa-ⅱ型4例,男5例,女3例,年龄13~47岁,平均30岁。
1.2 治疗方法 基本方案是ssl方案,即康力龙6 mg/d,分3次口服,左旋咪唑75 mg/d,分3次口服,每周第1,2,3 d用,一叶秋碱16 mg/d,1次/d,肌肉注射。ssl方案至少持续治疗3个月。用于全部病例。csa组:csa 4~10 mg/(kg·d),口服×3个月,减少量后维持治疗1~3个月。个别病例加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升白能(gm-csf)、小剂量糖皮质激素。saa-ⅱ型4例,均为ssl治疗无效者。对照组:1例saa-ⅰ型用ctx 50 mg/(kg·d)×2 d,加epo和gm-csf,取得明显进步,余7例均无明显疗效。
1.3 疗效评定 按1987年全国再障会议修订的疗效标准评定疗效〔1〕。
1.4 统计方法 采用t检验比较输血量及血象、骨髓象等均数指标。
2 结果
2.1 血象变化 csa组治疗前与治疗后(指停用csa后,并在3个月内未输血),人均网织红细胞分别为0.0015和0.008(p<0.01),白细胞(wbc)分别为1.2×109/l和3.8×109/l(p<0.01),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分别为0.23×109/l和1.38×109/l(p<0.01),血小板分别为8.0×109/l和48.0×109/l(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无明显改变。csa组治疗后血象较对照组明显提高。
2.2 骨髓象变化 csa组治疗后骨髓增生程度由重度减低恢复至增生活跃6例,恢复至增生减低1例,粒系:由0.138升至0.428;红系:由0.06升至0.240;巨核细胞:平均由0~1个/片升至3~8个/片。对照组由重度减低恢复至增生减低2例,余6例无明显变化。
2.3 成分输血量的变化 csa组治疗前后人均每月输红细胞分别为1 120 ml和200 ml(p<0.01),输血小板量分别为48 u和12 u(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人均每月输红细胞968 ml和850 ml(p>0.05),输血小板50 u和46 u(p>0.05)。
2.4 疗效 csa组7例,基本治愈2例,缓解1例,明显进步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71.4%。对照组8例,明显进步1例,无效4例,死亡3例。
3 讨论
结果显示,csa 对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明显减少成分血的用量,包括红细胞、血小板,加速外周血白细胞、网织红细胞及血小板回升,改善骨髓增生度,包括粒、红系和巨核细胞系统,个别病例在应用csa的同时加用epo和cm-csf,能更快地使外周血回升〔2〕,避免治疗过程中出现感染、出血等并发症,从而取得较为理想的治疗结果。加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可与csa起协同作用,改善病人一般状况,减轻皮肤粘膜出血。csa作为免疫抑制剂,文献中报道csa对重型再障的有效率50%~60%。本组7例,基本治愈2例,缓解1例,明显进步2例,有效率71.4%。
参考文献
1 张茂宏主编,实用血液病学.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228~228
2 邵宗鸿、储榆林、张益枝,等.atg、csa 并用gm-csf、epo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初步观察.中华血液学杂志,1996,17:176~176
(1998-05-06收稿 1999-03-08修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