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_小儿缺铁性贫血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时间:2017-05-28
【导 读】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是指婴幼儿食物中摄取的铁不敷生理需要而致体内贮存铁减少;血红蛋白合成减少的一种贫血。是6个月至3岁的小儿一种常见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是指婴幼儿食物中摄取的铁不敷生理需要而致体内贮存铁减少;血红蛋白合成减少的一种贫血。是6个月至3岁的小儿一种常见病。属中医学“萎黄”、“血虚”范畴。
  病因病理
中医学认为小儿“脾常不足”,“肾常虚”,易发生贫血。其主要病因为喂养失宜,先天不足寄生虫病,以及用药,损伤脾胃。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常见于早产儿、多胎、双胎或孕妇有严重贫血者。
现代医学认为缺铁性贫血的形成与体内贮铁不足,铁摄入不足,生长发育因素,铁的丢失或消耗过多而造成。单纯用乳类喂养而不及时添加含铁较多的辅食,则易发生缺铁性贫血。正常婴儿每天排泄比成人多。用鲜牛奶喂养婴儿,可因对牛奶过敏,而致肠道出血,长期小量出血可致缺铁。此外,腹泻时,不仅铁的吸收不良,而且从粪便排出的铁了增加,反复感染使铁的消耗增多,引起缺铁。
  治疗
  (一)普通康复疗法
  婴儿要进行母乳喂养;预防病菌感染;及时添加辅食,合理调配食物。做到开口有营养。人工喂养的婴幼儿要限制现牛奶量)影响铁的吸收);牛乳必须经良好的卫生习惯防止偏食。
  (二)中医分型与中药治法
  1.脾胃虚弱
  面黄无华,唇口黏膜爪甲苍白,长期纳良不振,体倦乏力,或大便溏泻,形体消瘦,或而浮足肿,舌淡,苔菁,脉细弱,指纹淡红。
[治法] 健运脾胃,益气养血
[方药] 六君子汤加味;党参6~12克,炒白术6~12克,茯苓7克,炙甘草4克,陈皮6克,法夏5克,鸡血藤10~16克,当归12克。纳食不振,大便溏泻挟不消化食物残渣,里有积滞者,加槟榔、焦山檀、神曲、谷、麦芽等,面浮足肿者,加薏苡仁、赤小豆、扁豆、泽泻:肢冷,完谷不化者加千婪、吴莱荑、赤石脂i口臭,潮热,手足心热,苔厚腻者,为积滞化热之象,加槟梅、焦山楂、谷麦芽、胡黄连、焦栀于、连翘.
 2.心脾两虚
 面黄神萎,发焦易脱,倦怠乏力,食少纳呆,心悸气短,头晕,口唇黏膜苍白,爪甲色淡。舌质淡胖,苔薄,脉虚细。
[治法] 补益心脾,益气养血.
[方药] 归脾汤加减:炙黄芪10~16克,党参12克,炒白术7克,当归6~12克,炒枣仁10~16克,远志肉3克,龙眼肉12克,紫丹参10~16克,熟地10一16克,木香、炙甘草各3克,大枣3枚.若出现浮肿加茯苓12克,薏苡仁10~16克,如低热或手足心热者,加丹皮7克,白薇7克。
 3.肝肾阴虚
 面色苍白,两颧嫩红,目眩耳鸣,腰腿酸软,潮热盗汁,口舌干燥,指甲枯脆肌肤不泽。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 滋补肝肾,养血柔肝。
[方药] 左归丸加减:熟地、山萸肉、山药、枸杞子、牛膝、菟丝子各12克,龟板16克,鹿角胶12克,钩藤12克,生牡蛎30克,菊花7克,白僵蚕12克。震颤者加黑芝麻、柏子仁、潼蒺藜,钩藤,低热盗汗者加青蒿、地骨皮,病人精血大虚,智力迟钝,发育迟缓者,加紫河车等.
 4.脾肾阳虚
 面色苍白如蜡、口唇淡白,畏寒肢冷,食少便溏,消瘦或浮肿,自汗神疲。舌质淡胖,脉沉细。
  [治方] 健脾补肾,益精养血。
[方药] 右归丸加减:熟地10~16克,山药、山萸肉、枸杞子、仙灵脾、补骨脂、鹿角胶各12克,黄芪10~1.6克,党参12克,陈皮7克,浮肿者,加薏苡仁、猪芩、茯苓、泽泻,厌食纳呆者,加谷、麦芽,鸡内金,畏寒肢冷者加制附片、肉桂:胁下症块者,加鳖甲、丹参.
 (三)现代西医西药治疗方法
 1.铁剂治疗
 葡萄糖酸铁口服液或10%枸橼酸铁铵溶液,在二次哺乳间隙与维生素c同服,可促进铁的吸收,还可用硫酸亚铁片或富马血铁。一般在服用铁剂3~4天后,网织细胞有明显上升,红细胞、血红蛋白在1~2周后即见增加,贫血纠正后仍需维持应用1—3十月,以补充铁的贮存。口服铁剂有严重反应或因患胃肠道疾病影响铁的吸收者,用右旋糖酐铁针剂每天1毫升深部肌内注射,特殊情况下,用含糖氧化铁静脉注射。
  2.去除病因治疗
  查找并治疗引起异常出血的病因。
  3.其他治疗
  输血对缺铁性贫血有效,适用于重症贫血并发心功能不全或感染者。
  (四)单味药与经验方治法
  (1)绛矾丸(厚朴、苍术、陈皮、甘草、绿矾、大枣),每次1.0~2.o克,每日3次.
  (2)紫河车焙黄研末,每服3克,每日2次。
  (3)小儿生血灵:皂矾o.15克,大枣、阿胶各3克,黄芪、焦山楂各45克,制成颗粒冲剂30克,分3克包(每包10克),每日10克,10天为l疗程,可连用3个疗程。
  (五)捏脊疗法
  用于营养不良的缺铁性贫血。方法:沿脊柱两侧,从长强穴开始,以二手拇指与食指合作将皮肤轻轻捏起,同时往上提,然后放松,均匀捏推至大椎穴.
  (六)足底反射e按摩疗法
  选取肾、输尿臂、膀胱、心、脾、消化系统各反射区,每个反射区分别按摩2—3分钟,每日2次.
  (七)按摩疗法
 患者取坐位,施术者用拇指从百会穴向四周分推,施于整个头部,约5分钟.然后暴露背部,施术者用掌根在背部脊柱两侧自上而下揉按约4分钟。再以脐为中心,用手掌摩腹,顺、逆时针方向各36圈。最后,用拇指揉按中脘、天枢,血海、粱丘、足三里,每穴1分钟。
  (八)艾灸疗法
  关元、足三里、三阴交、膈俞、肝俞、血海。气血两虚者加心俞、脾俞、太白、神门,脾胃虚弱者加脾俞.
方法:①艾条悬灸每次选用3~5个穴位,每穴每次灸治10~15分钟,每日灸治1次,10次为1个疗程,①艾炷无瘢痕灸每次选用3~5个穴位,每穴每次灸治5~15壮,每日灸治1次,10次为1个疗程。
  (九)脐部敷药疗法
  (1)生五灵脂24克,生青盐15克,乳香3克,没药3克,夜明砂s克,地鼠粪9克,葱头3克,木通9克,麝香少许.上药共研细末,用水和面制作圆圈,置脐上,将药末6克放人脐内,再将槐皮剪成钱状,放于药上,以艾炷灸之,每岁1壮.本方适用于缺铁性贫血气血两虚证.
(2)十全大补汤陈皮加倍,远志减半.常法用香油炸枯,取汁去渣,黄丹收膏,摊纸上或布上,外敷肚脐,隔日更换1次。本方适用于缺铁性贫血脾胃虚弱证.
(十)饮食疗法
(1)黑木耳枣汤:黑木耳15克,大枣15克,冰糖10克.先将黑木耳、大枣用温水泡发并洗净,放入小碗中,加水及冰糖,将碗放置锅中蒸约1小时左右即可.每日2次,连服15天为1个疗程.本方具有和血养荣的功效,可辅助治疗缺铁性贫血。
(2)黑芝麻糖:黑芝麻500克,蜂蜜或白糖少许。将黑芝麻洗净,炒熟研末,加蜂蜜或白糖拌匀即成。每次2匙,每日2次。本方具有养血润肠的作用,可辅助治,尸缺铁性贫血气血两虚证。
(3)糖虹枣:红枣50克,花生米100克,虹糖50克。先将洗净的大枣用温水浸泡,再将花生米加水略煮,待凉取其红皮,将大枣和花生皮放煮花生的水中,再加清水6500毫升,用小火煎煮30分钟,捞出花生米的红皮,加入红糖,搅拌溶化,浓qg收汁即可.当零食食用。本方具有补气健脾,生血止血的作用,可辅助治疗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以及癌症经化疗、政厅后血常规异常见有气血亏虚证者。
(4)羊肾熟地膏:羊肾2对,熟地300克,虹糖1000克.先将新鲜羊肾对半切开,去筋膜,洗净,切成丁状,与熟地一同故人锅内,加水适量,小火炖煮1小时,取出滤液,去渣,加水煎煮取汁.同法再取汁1次,合并2次滤液,小火浓嫡成胶状,虹糖收膏即成.每日3次,每次2匙,开水冲服.本方具有养血益肾的作用,可治疗气血两虚所致的贫血.
  预防与护理
  (1)注意多吃含铁的食物。食用富含铁的牛羊肉及绿色食物,如菠菜。
  (2)口服铁剂价方便,是治疗缺铁性贫血的有效药物,最常用者为硫酸亚欠或葡萄糖亚铁0.2克或0.3克,每日3次,于进食时或饭后服用,以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
  (3)缺铁患者往往伴有维生素e的缺乏,因此铁剂疗效不显蓍者,可加用维生素e。适当补充高蛋白及含铁丰富的饮食,促进康复。
标签:
看了又看
  • 治疗贫血的方法常见的有哪些

    治疗贫血的方法常见的有哪些

    治疗贫血的方法,在现在这个发达的社会已经存在很多种治疗贫血的方法了,因此我们根本不用担心贫血这种疾病有多么的可怕.平时我们可以多了解了解这方面的知识,那么治疗贫血的方法都有哪些,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吧....

    贫血
    2017年05月25日
  • 是哪些原因导致我们的身体出现了贫血这种疾病

    是哪些原因导致我们的身体出现了贫血这种疾病

    现在,很多的人会患有一定的贫血疾病.对于这种疾病来说,如果不能及时的处理,会导致身体健康出现问题.那么,到底是哪些原因导致我们的身体出现了贫血这种疾病?其实专家告诉大家,贫血也是有很大原因的....

    贫血
    2017年05月25日
  • 皮炎、湿疹、银屑病久治难愈?抓住4要素是关键

    皮炎、湿疹、银屑病久治难愈?抓住4要素是关键

    凡是得了皮炎、湿疹、银屑病等皮肤病的患者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好好坏坏,反反复复太缠人了。皮肤病专家洪淑珍主任医师表示,湿疹是慢性、复发性、过敏性皮肤病,它是因体内存在一些湿毒和湿热而导致体表症状的一种...

    贫血
    2017年04月13日
  • 泌尿道感染并非成人“专利” 儿童发热要警惕

    泌尿道感染并非成人“专利” 儿童发热要警惕

    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邓国欢)孩子发烧,绝大多数家长想当然的认为是“感冒”或者“扁桃体发炎”,殊不知还有一个“隐形杀手”——泌尿道感染也在悄悄影响孩子的健康。 圆圆刚满7个月,是个可爱的小男孩。5个月大时...

    贫血
    2017年04月13日
猜你感兴趣

QQ:474560388
邮箱:474560388@qq.com
扫码关注
求医就诊健康网
www.hnsyyy.cn

©2025 求医就诊健康网站版权所有网站备案/许可证号:豫ICP备16018176号
声明:本站(www.hnsyyy.cn)图/文均来自于网络收集,仅供病友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